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科技 > 互聯(lián)網 > 正文

滴滴Q1盈利29億背后:國內客單價連跌,國際業(yè)務難破局

2025-06-10 22:13:16大公科技 作者:北茗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滴滴核心平臺總交易額(GTV)達1016億元,同比增長13.5%;實現(xiàn)凈利潤24億元,經調整凈利潤29億元。”6月5日發(fā)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業(yè)績報告中,滴滴呈現(xiàn)出一片向好的景象。
 
  滴滴創(chuàng)始人、CEO程維在業(yè)績報告中表示,“得益于出行市場的強勁活力,滴滴業(yè)務及生態(tài)持續(xù)向好發(fā)展,第一季度國內國際業(yè)務繼續(xù)保持穩(wěn)健增長。2025年我們將持續(xù)發(fā)揮穩(wěn)就業(yè)、促消費的作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然而,亮眼數(shù)據無法掩蓋深層隱憂。在國內市場,訂單量增長與交易額增速未能保持同步;而在國際業(yè)務方面,近九成的訂單高度集中于巴西和墨西哥兩個市場。
 
  增長背后的價格困境
 
  財報數(shù)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國出行和國際業(yè)務在內的核心平臺訂單量為42.47億,同比增長13.4%。其中,中國出行總訂單量達32.58億,同比增長10.3%。
 
 
  隨著單量的不斷攀升,GTV規(guī)模也得以穩(wěn)步增長。2025年第一季度,滴滴核心平臺總交易額(GTV)達1016億元,固定匯率下較去年同期增長13.5%。其中,中國出行GTV為780億元,同比增長9.3%。
 
 
  然而,滴滴中國出行的核心平臺訂單量10.3%的增長與GTV9.3%的增長之間,仍然存在著1%的“剪刀差”。這也就意味著,滴滴中國的客單價仍在持續(xù)下滑。
 
  實際上,這一趨勢早在2024年就已顯露端倪。2024年四個季度,滴滴的客單價分別為24.2元、24.5元、24.5元和24.1元,呈波動下行趨勢,Q4創(chuàng)下2024年新低。
 
  盡管客單價在下滑,滴滴平臺抽成比例卻并不低。在社交平臺上,司機抱怨平臺抽成比例高的聲音不絕于耳。“今天第一天跑滴滴,點開訂單發(fā)現(xiàn)單單抽成29%,滴滴抽的是駕駛員的血啊。”有滴滴司機發(fā)筆記表示。
 
 
  另有司機感慨:“滴滴的抽成是真的狠,抽29%,司機獎勵0.79元。”該司機表示,抽29%封頂了,抽不下去了,再多抽就要罰款了,余下的0.79元當驚喜獎勵給司機了。
 
 
  針對是否有計劃調整抽成比例、抽成比例是否考慮司機實際收入等問題,大公科技向滴滴方面發(fā)送了采訪函,截至發(fā)稿,對方暫未回復。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從紐交所退市以來,滴滴屢次傳出赴港上市的消息。先有報道稱其計劃于2024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估值約160億美元;后有外媒報道指出,滴滴向投資者釋放了業(yè)務持續(xù)改善的積極信號,目標是2025年在香港重新上市。截至目前滴滴尚未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據悉,2021年6月30日,滴滴在美國紐交所低調上市。與公司龐大的體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次上市沒有舉行任何敲鐘儀式,滴滴在美股市場悄無聲息地完成了這一重要時刻。
 
  然而,在滴滴成功上市不久后,國家網信辦聯(lián)合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稅務總局、市場監(jiān)管總局等七個部門聯(lián)合進駐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網絡安全審查,防范風險擴大,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戶注冊,隨后滴滴被宣布下架。
 
  隨著滴滴按下暫停鍵,各大網約車平臺紛紛瞄準這一時機。T3出行、高德打車、首汽約車和曹操出行等平臺迅速行動,紛紛推出優(yōu)惠政策,爭搶司機與乘客資源,試圖搶占滴滴留下的市場份額。
 
  國泰君安研報數(shù)據顯示,從應用商店下架后的18個月間,滴滴的市場份額下跌了近8個百分點至74%,與最高時的90%相比減少了16個百分點。
 
  國際擴張的雙市場依賴
 
  目前,國內網約車市場競爭正在加劇,頭部企業(yè)紛紛瞄準資本市場尋求突破。2024年6月,嘀嗒出行、如祺出行先后獲得港交所上市批準。其中,嘀嗒出行于當月28日率先掛牌。時隔一年,2025年6月10日,曹操出行也成功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嘀嗒出現(xiàn)、如祺出行等平臺上市后,有了更多資金用于市場拓展和業(yè)務創(chuàng)新,會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中國企業(yè)資本聯(lián)盟中國區(qū)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指出,如祺出行主攻粵港澳大灣區(qū)市場,其在大灣區(qū)的市場份額雖低于滴滴,但也有一定競爭力;曹操出行憑借吉利集團的背景和定制車優(yōu)勢,在一二線城市也占據了一定份額。這些平臺的崛起,會分散滴滴的市場份額。
 
  為應對競爭壓力,2025年一季度滴滴銷售及營銷費用增至26億元,同比增加6.8%,其中主要是營銷費用和消費者激勵增加。這種“以價換量”的策略暴露了滴滴在存量競爭中的被動局面。
 
  國際業(yè)務被視為滴滴的第二增長曲線。2025年第一季度,滴滴國際業(yè)務GTV達236億元,固定匯率下較去年同期增長27.9%;總訂單量達9.89億單,同比增長24.9%。
 
  截至目前,滴滴國際業(yè)務覆蓋了拉美、亞太和非洲的14個國家,以出行業(yè)務為支點,同時探索外賣、金融等本地多元化特色服務?;ヂ?lián)網產業(yè)分析師張書樂對大公科技表示,本質上來說,網約車暫時沒有更多故事可說,都是用尋找下沉市場、中高端市場或海外市場來避免觸碰天花板。
 
  然而國際業(yè)務的高增長掩蓋了市場集中度過高的風險。據晚點LatePost2025年1月報道,巴西、墨西哥兩個市場貢獻了滴滴海外業(yè)務約九成訂單。
 
  實際上,滴滴在國際化過程中面臨著重重挑戰(zhàn)。2020年8月,滴滴正式進入俄羅斯市場,并希望通過該市場作為跳板,進一步拓展至歐洲其他國家。然而,面對本土競爭對手Yandex和Citymobil的強勢阻擊,滴滴盡管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未能取得成功,最終于2022年2月黯然退出俄羅斯市場。至此,滴滴進入歐洲市場的計劃也一直未能實現(xiàn)。
 
  據鳳凰網消息,當?shù)蔚蔚膫蚪鹇侍岣叩脚cYandex等相差無幾的程度且停止司機補貼后,滴滴平臺的流量增長便立即停止,且司機開始外流。
 
  在俄羅斯業(yè)務遇挫后,滴滴還關停了南非業(yè)務。
 
  據外媒報道,滴滴已于當?shù)貢r間2022年4月8日全部關閉南非業(yè)務。一名滴滴在南非的員工證實了關停的消息,但其沒有透露滴滴結束在南非運營的具體原因。
 
  滴滴的退出,正值南非的出租車司機以剝削和惡劣的工作條件為由呼吁對該行業(yè)進行監(jiān)管之際。
 
  據南非當?shù)孛襟w報道,2022年3月,南非的 Uber、滴滴和 Bolt 的司機又開始了全國性罷工。其中,罷工的部分司機,提到了由于燃油價格上漲和網約車公司收取的“高額傭金”而導致收入減少。
 
  在張書樂看來,滴滴海外市場過度集中,在于其模式本身已經沒有新奇之處,只能在網約車發(fā)展不充分的國家或地區(qū),能夠形成強勁市場占有,而在已經有一定網約車基礎的國家,過江龍也就很難進入深水區(qū)。模式如果不出現(xiàn)重大創(chuàng)新,滴滴的國際化進展也將越來越慢。
責任編輯:王杰
大公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內容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