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場館研學火爆出圈 河北如何發(fā)力?
2024-01-18 10:04:06河北省人民政府
- 字號
- 放大
- 標準
每逢節(jié)假日、寒暑假、周末,國內(nèi)許多地方的文博場館人氣爆棚,成為孩子們研學的最佳目的地。
專家表示,場館研學旅行是旅游市場新藍海,是傳統(tǒng)旅行社轉(zhuǎn)型的一個窗口。河北文博場館研學路在何方?
預約一票難求,文博場館研學出圈
新年伊始,水墨丹青,在石家莊火了!
1月13日,“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河北特展”正式開展迎來第一個雙休日。上午9時許,河北博物院的預約平臺已經(jīng)顯示當日門票全部約滿。9時30分,博物院北門入口處的隊伍一直排到東大街與中山東路交口。
此次展覽收錄中國歷代繪畫精品打樣稿1100余幅,展出面積約3600平方米,是河北博物院近年來規(guī)模最大、展出作品最多的展覽。
在現(xiàn)場,記者看到許多從外地趕來研學的學生及家長,這的確是一個臨摹、欣賞名畫的好機會。“這次看展覽可不光是飽眼??礋狒[,也確實長學問。河北畫院的解說天團給觀眾現(xiàn)場講解,讓孩子受益匪淺。”帶著6歲女兒看展的田女士特別開心。
自2023年以來,研學旅行成為熱詞,備受關注。河南自然博物館每周都有不同的活動,如博物館奇妙夜(夜宿)、暑期小小講解員夏令營、自然大講堂等。2023年7月,鄭州市發(fā)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方案》,今后,研學旅行將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鄭州計劃2024年全面鋪開研學旅行。
“外出研學與課堂知識有機結(jié)合,展開穿越時空的追尋之旅,感受悠久歷史文化底蘊。同時,在活動中可以拓寬科學視野、啟迪科學靈感、點燃崇尚科學的信念,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樂。”河南自然博物館科普研發(fā)部主任豆敬磊說。
河南大學研學旅行研究中心主任陳楠表示,將文化教育與研學旅行深度融合,通過文博元素的融入,創(chuàng)新了研學形式,不僅是文化自信的體現(xiàn),也是華夏兒女追根溯源的情懷,更提升了青少年的智力、情感和價值觀等綜合素養(yǎng)。
研學資源豐富,文博場館“整活”能力還需提升
《跟著課本去旅行》作者、教育部成人教育協(xié)會培訓專家郭曉晴說,河北有璀璨的歷史文化、醇厚的燕趙風情,被稱作濃縮的“國家地理讀本”,是被低估的寶藏。
不可否認,河北文博場館研學資源豐富,比如有河北博物院、西柏坡紀念館、保定直隸總督署博物館、河北陽原泥河灣遺址群、郭守敬紀念館、張家口地質(zhì)博物館、磁縣北朝考古博物館、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河北柳江盆地地質(zhì)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以及河北各地的科技館、博物館等。
在眾多研學方式中,文博場館研學占比較大,深受學生及家長的歡迎。一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河北場館研學活動主題以紅色文化、歷史文化為主,研學活動開展形式以單純參觀講解、參觀講解+趣味體驗為主,研學時間短,時長以1天和半天為主。
一項調(diào)查顯示,雖然河北研學場館很多,但是放眼全國,文博場館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還不高,與學校間的合作較少,缺乏統(tǒng)一整合、宣傳,場館研學的合作統(tǒng)籌機制尚未形成。
“場館研學是研學旅行的一個重要分支,是發(fā)生在場館場景內(nèi)的研學旅行,是教育、旅游與場館跨界融合的一種創(chuàng)新型研學旅行形式。”河北大學管理學院旅游系教授曾磊說,研學旅行成為旅游市場上的新藍海。
如何提升研學興趣?如何延長研學時間?
作為河南重要的文化地標,近年來,河南博物院將館藏文物的文化IP整合進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中,開發(fā)出一批精美雅致、辨識度高,還能讓人了解文物、了解歷史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比如“云紋銅禁”的紋飾搖身變成了行云流水的珠寶系列;“婦好鸮尊”化身為茶具、鑰匙鏈等日常用品。河南博物院的網(wǎng)紅考古盲盒,將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鑒、銀牌等微縮文物工藝品藏入土中,盲盒里還附贈考古鉆孔工具“洛陽鏟”,風靡一時。
除了靜態(tài)的展品,河南博物院還整出了個新活——復活華夏古樂。在樂師們的手中,七八千年前的骨笛陶塤、兩千多年前編鐘編磬,都發(fā)出了天籟;先秦的中原雅樂、隋唐的宮廷燕樂,都從故紙堆中活過來了……研學的學生可以觸摸到那個禮樂之邦的余溫。
文化體驗一直是研學活動的主線,文旅、文創(chuàng)產(chǎn)業(yè)的紅火,也對場館研學形成了反哺,目前河北還缺少像《唐宮夜宴》這樣的現(xiàn)象級IP。在整活方面,河北文博場館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讓文物活起來,破解“游而不學”難題
“石家莊是很有文化的一座城市,也是很有歷史底蘊的一座城市,并不僅僅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席建超說,目前,石家莊文化IP定位不明,古中山國都城遺址就位于石家莊靈壽和平山。雖然說是趙國滅了中山國,其實,中山文化原本就是燕趙文化的一部分,中山文化與燕趙文化不可割裂。對學生來說,探尋古中山國都城遺址,感受石家莊2500年的歷史文化,就是一次很好的研學活動。
“市場研學產(chǎn)品供給不足。”曾磊表示,當前國內(nèi)也包括河北省場館研學呈現(xiàn)“以游為主,學次之,研更次之”的傾向。
如何破解“游而不學”難題?曾磊認為,場館研學的核心是課程設計,在研學課程設計中,要加強與校內(nèi)課程的銜接。好的研學課程不應只是簡單帶著學生參觀、體驗,而應在課程設計中設定好研究主題,引導學生在參觀、體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手、腦、眼等多個器官,使其在接受相關知識時也要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究。其次,加強對場館資源的挖掘梳理,厘清各類資源的特點,并進行資源整合。
令人欣慰的是,2023年3月,河北省成立了科技文化場館聯(lián)合體,宗旨就是聯(lián)合體內(nèi)部成員建立健全協(xié)同聯(lián)動工作機制,促進資源共享、信息溝通,共同推進研學游徑建設,激活合作動力。
郭曉晴認為,河北是一個工業(yè)大省,也是一個文化大省,對研學資源的開發(fā),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比如河北的長城資源、大運河資源都可以進行二次開發(fā),并進行一個很好的整合。從研學空間上來說,文博場館應注重生動性、體驗性、參與性、互動性,增加一些體驗空間,尊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既要杜絕學而不游,更要杜絕游而不學。
讓文物活起來,此次河北博物院就做了一次有益的嘗試。“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河北特展”專門設置了“光影丹青”沉浸式體驗區(qū)——流散海外的40幅精品古畫和現(xiàn)代數(shù)字科技相融合,為傳世古畫賦予了新的藝術生命,營造“人在畫中游”的參觀體驗,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吳新光)
責任編輯:陳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