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通信管理局基於意識形態(tài)偏見,突然強行吊銷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在英國的落地許可。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日前表示,英國此舉將技術問題政治化,嚴重損害中國媒體聲譽,嚴重干擾兩國間正常的人文交流。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完全不可理喻的是,就在英國吊銷CGTN執(zhí)照時,香港電臺卻依然轉播著BBC的報道,這些報道充斥著嚴重的意識形態(tài)偏見,污衊抹黑中國、詆毀香港國安法、美化暴力、英雄化暴徒的內容隨處可見。香港電臺是公共廣播機構,是公營的新聞媒體。在英國,擁有良好聲譽的CGTN被吊銷執(zhí)照;在香港,香港電臺卻整天播放BBC的反華言論。如此天壤之別,這種現(xiàn)象正常嗎?
英國“筑墻”是自我隔離
英國通信管理局聲明稱,吊銷CGTN在英國執(zhí)照的原因是:CGTN的執(zhí)照由星空華文中國傳媒有限公司(SCML)持有,但該公司對CGTN的內容輸出不承擔編輯責任,只擔任發(fā)行職責,因此認定CGTN“不符合許可服務的法律要求”。
這個理由貌似依法行事,實則經不起推敲。首先,CGTN在英國已經播出18年,如果CGTN“不符合許可服務的法律要求”的理由成立,英國通信管理局早就應該拒絕CGTN落地許可,為什麼現(xiàn)在才想起來“執(zhí)法”?其次,如果CGTN“違法落地”的理由能夠成立,那麼,是誰允許其落地英國的?批準其落地英國的官員是不是應該負法律責任?
任何一個國家走上坡路的時候,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開放包容;同理,任何一個國家走下坡路的時候,也有一個共同的特征:狹隘封閉。英國極右翼組織及反華勢力操控通信管理局驅趕CGTN,不僅嚴重違背了其標榜的“新聞自由”,也暴露出英國早已失去了昔日的氣度、格局、視野、胸懷。英國在“脫歐”之后,一些政客還在謀劃與中國“脫鈎”,這只能使其衰落的速度還將加快。
港臺偏頗報道不勝枚舉
英國吊銷CGTN執(zhí)照,令人自然聯(lián)想到香港電臺,這個拿著納稅人錢的公營電臺,如今還在幹著與反中亂港的事情。
請看,該臺近日在報道政府給疫區(qū)居民派發(fā)的物資的新聞時,居然發(fā)布了“未有罐頭刀及煮食工具”的新聞,在“挑不到骨頭”的時候,仍然要“雞蛋裏面挑骨頭”,這則新聞暴露出港臺與政府作對、亂港之心不死的執(zhí)著。
事實上,香港電臺污衊政府、抹黑警方、美化暴力的事例不勝枚舉。2019年9月4日至11月13日期間,香港電臺分別就當年港鐵太子站、荃灣和馬鞍山等地發(fā)生的黑暴事件展開4集節(jié)目,評論警察執(zhí)法行動欠持平、屬一面之詞、以偏概全,涉事節(jié)目已全部下架;2019年11月15日播出的節(jié)目,更以歌頌手法美化暴徒惡行;香港電臺兼職記者朱梓瑩還因涉嫌在油麻地參與暴動被捕。2019年12月22日,亂港分子在中環(huán)愛丁堡廣場侮辱國旗,在警察拾起國旗時施襲,香港電臺則形容為“有人還擊”。去年,香港電臺更是多次抹黑警隊在抗疫期間的工作,暗指警方積存大量抗疫裝備,警方隨后致函香港電臺負責人梁家榮表達抗議。
不僅如此,香港電臺還在為“臺獨”張目。去年,香港電臺英文臺上線的節(jié)目《The Pulse》中,一名女記者視頻採訪世衞組織助理總幹事布魯斯.艾爾德,不斷追問世衞組織是否會重新考慮臺灣的成員資格,當艾爾德以“聽不清”迴避這個問題,并回應道:“剛剛我們已經討論過中國了。”該記者還表示“我對臺灣的話題很好奇”,艾爾德不得不掛斷電話。
香港電臺作為公共廣播機構,所有節(jié)目製作必須符合《香港電臺約章》;而製作人員也必須履行編輯責任,遵守《香港電臺製作人員守則》。但港臺屢屢違反有關規(guī)章,甚至觸及法律底線,事后拒不糾正,簡單幾句話就敷衍公眾,人們不僅要問:這樣的媒體究竟有多麼深厚的背景、敢於這樣肆意妄為?
港臺須履行公共目的和使命
就在英國通信管理局對CGTN調查的同時,英國的BBC繼續(xù)製作假新聞抹黑中國,將一段反恐演習片段,報道成中國防疫部門暴力執(zhí)法、侵犯人權,至今沒有就此向中國道歉。然而,香港電臺繼續(xù)在播放BBC的反華報道。吃香港的飯、砸香港的碗,港臺真的無法無天了嗎?
港臺作為政府部門的定位從未改變,必須履行公共目的和使命,但部分港臺員工和學者“專家”,卻念念不忘爭取港臺“獨立”,不但對《港臺約章》嗤之以鼻,更是一心抵制,粗暴暗闖“紅線”,急待全面整治改革。
首先,在體制上進行改革。港臺一些人完全無視政治倫理和行政管理,特區(qū)政府應該果敢決斷,改革現(xiàn)有的體制,維護管治體制及其威信,避免續(xù)令港臺一步步淪為反中亂港的急先鋒,自拆輿論制高點。
其次,釐清“編輯自主”和“新聞自由”的概念。“編輯自主”不等於可以把政治立場帶進編採業(yè)務,“新聞自由”不等於可以逾越道德和法律的紅線。港臺一些員工政治先行,令節(jié)目內容偏頗,甚至作出失實報道,這是嚴重違反傳媒操守,令人質疑港臺已經淪為“新聞黑社會”。
再次,建立問責機制。港臺靠公帑運營,有關做法明顯違反公營機構的問責原則,港臺屢屢越界,卻無人為此承擔責任,簡單一句“新聞自由”了事,這如何能服眾?政府應加強監(jiān)管,必要時應該“斷糧”,并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對違法行為更應提起訴訟,在整個調查和訴訟的過程中,公務員事務局和商經局都應全程介入參與。
筆者是新聞專業(yè)出身,深知新聞傳媒擁有“第四權力”,但并不意味著可以無法無天!在中英關係惡化、BBC對中國的報道以詆毀為主基調的當下,香港電臺作為公營機構,不僅沒有客觀公正的報道新聞,反而為其充當“馬前卒”,這豈不令人憤慨!
?。ū疚淖髡邽楦蹍^(qū)全國政協(xié)委員,香港新時代發(fā)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註:《大公報》獨家發(fā)表,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