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不知道哪咤的故事。”一位臺灣女生早前在與臺灣媒體人的連線直播中談起自己對中華傳統(tǒng)神話故事知之甚少時顯得頗為沮喪。她說,有大陸的同學給她推薦電影《哪咤2》。她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先了解《哪咤1》的劇情,對方表示如果知道哪咤的傳說故事就不需要。她大腦頓時一片空白,“我知道哪咤,但是我不知道哪咤的傳說故事在講什么。”她的同學又給她講了幾個中華傳統(tǒng)神話故事,例如,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精衛(wèi)填海、封神演義等。這位臺灣女生對這些故事感到很陌生:“一瞬間真的嚇到了,我很不知所措”,“我以為我是個文盲,我以為我不正常?!?/p>
這位臺灣女生對中華歷史文化不甚了解恐怕不是特例。據(jù)說,臺灣一位作家發(fā)現(xiàn)讀中學的女兒及女兒的同學不認識孫中山,甚至有人以為“臺灣在日據(jù)時代之前是荷蘭統(tǒng)治時期,再往前全是石器時代?!兵櫤<瘓F創(chuàng)辦人郭臺銘也說女兒不知岳飛是誰。臺灣學者吳昆財也指出,他的朋友曾帶女兒去大陸旅行,在岳王墓看到“精忠報國”,小女孩竟以為說的是張飛。
臺灣一些青少年對中華歷史文化的認知陷入混亂,顯然是多年來臺灣方面施行“臺獨教育”所造成的惡果。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李登輝執(zhí)政時代,便以“本土化”為名,推出“認識臺灣”的教材,在臺灣中學生尚未接觸中國歷史之前,先于初一學一年的臺灣史,造成“臺灣史”和“中國史”分離。民進黨陳水扁政府上臺,接過李登輝“臺獨教育”的棒,把明末以后的中國歷史劃入世界史,使民國史成了“外國史”、孫中山成了“外國人”。外界原本期待把陳水扁政府趕下臺的國民黨馬英九政府能徹底清除課綱的“獨”素,但事與愿違。2016年5月民進黨蔡英文上臺后更進一步加緊實施“臺獨教育”,把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以形成臺灣史、東亞史和世界史的架構(gòu),讓臺灣青少年以為“臺灣是一個國家”,而中國是“外國”。去年島內(nèi)有媒體在街頭隨機采訪參加“高考”的學生,詢問關于中國史相關考試內(nèi)容,竟有學生反問“中國史是什么?”由此可見,“臺獨教育”對臺灣青少年“獨”害之深。
最近,民進黨賴清德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叫囂“臺灣與中國一邊一國毋庸置疑”,將在今年暑假前編寫完成“識讀中國威脅、國際情勢等教材”,“避免混淆概念”。
所謂“識讀中國威脅”不僅把兩岸視為“兩個國家”,而且還向臺灣青少年灌輸“中國是敵人”的錯誤觀念,從小就給臺灣青少年“洗腦”,要他們仇視、敵視自己的祖國。這是何等惡毒的行徑!如此數(shù)典忘祖的倒行逆施,必將遭到兩岸同胞的強力反對和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