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評論 > 北京觀察 > 正文

?北京觀察 | 副國級對話連接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

2023-11-10 04:03:26大公報 作者:馬浩亮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身為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的副總理何立峰訪美,是繼10月外交部長王毅之后,又一次重量級的訪問。兩次訪問分別側重政治和經濟,雙輪驅動中美關系前行。

  而在這段時間,中美之間多項“首次”頻密、高效上演,不斷搭建新的對話溝通管道。10月下旬,中美經濟工作組、中美金融工作組已進行了首次對話;11月初,中美海洋事務磋商、中美軍控與防擴散磋商又接連舉行。這些領域集中了兩國之間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分歧障礙較多,現實風險隱患交織,是難啃的“硬骨頭”。而這些對話、磋商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其快速推進,反映出兩國擁有以務實合作解決問題的共同意愿。這符合雙方利益,也順應各方期待,為尋求共識走出了第一步。

  此外,中方相關機構與美國亞洲協會、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等相繼舉辦中美1.5軌對話(由政府官員和民間人士共同參與的、以討論政策為主要目的的對話,參加的政府官員都以“私人身份”與會,不代表官方立場)、中美民眾對話,美國農業(yè)部首次以聯邦政府官方名義組團參加進博會,從一軌半、二軌維度,拓寬交流,深化了解。進一步說明中美相向而行具有廣闊前景。

  何立峰此次訪美處于APEC舊金山峰會前夕的特殊時間。而此次峰會也是關乎中美關系未來走向的重大節(jié)點。此前的經濟、金融、海洋、軍控等對話磋商,是以財政部、人民銀行、金融監(jiān)管總局、證監(jiān)會、外交部等部門的副部級或司局級官員參與。這些活動與高層會晤,是相輔相成的。前者屬于執(zhí)行層級戰(zhàn)術性接觸,后者則是宏觀戰(zhàn)略決策。

  各領域的對話磋商,共同為高層對話提供支撐,營造氛圍,十分必要。但若沒有高層對話的戰(zhàn)略引領,那么這些對話磋商將碎片化,也不會真正穩(wěn)固,無法從根本上消除“脫鉤斷鏈”風險。這是中方此前明確提出“面向舊金山”的深度考量。

  王毅和何立峰都是主管重要工作的副國級領導人。這個重要層次,連接決策與執(zhí)行,兼顧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他們與美方官員的互動,既是對前期各具體領域的對話進行系統(tǒng)整合,又為未來更高層面的直接對話創(chuàng)造條件。甚至可以說,副國級層次后續(xù)能否形成機制化的對話平臺,是檢驗中美關系向好的風向標。

相關內容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