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東風-26是目前中國最具威懾力的中程彈道導彈 資料圖片
大公報4月23日訊(記者 葛沖)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中遠程彈道導彈近日正式加入戰(zhàn)斗序列。據央視報道,該導彈核常兼?zhèn)洌蓪嵤┛焖俸朔磽?,能對陸上重要目標和海上大中型艦船實施常?guī)中遠程精確打擊,是解放軍戰(zhàn)略威懾和打擊力量體系中的新型利器,是作戰(zhàn)部隊“撒手锏”武器中的骨干力量。外界普遍認為,該導彈應為東風-26,打擊精度相比東風-21D提高了近2倍,其成批量列裝將使中國的反航母防御圈再向外拓展2000-3000公里。
據央視報道,近日,火箭軍某導彈旅組織新型號導彈武器裝備授裝接裝儀式,新一代中遠程彈道導彈武器系統正式成建制列裝火箭軍,這標誌著該導彈旅由組建擴編、試裝試用,轉入全面形成作戰(zhàn)能力的新階段。報道稱,這次整建制裝,該導彈旅的武器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中遠程彈道導彈。它的正式列裝,標誌著火箭軍戰(zhàn)略能力又有了新提升、發(fā)揮“三個戰(zhàn)略作用”又有了新的戰(zhàn)略選項。
根據央視新聞中對該導彈的介紹以及相關視頻和外形,外界普遍推測,此次成批裝備的新型中遠程彈道導彈可能為之前在2015年“9.3”閱兵式上亮相的東風-26?!董h(huán)球時報》引述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稱,這說明通過3年試裝、試用,新型導彈達到了技戰(zhàn)術要求,開始成批量列裝。
射程最遠5000公里可達關島
中國導彈技術專家、量子防務首席科學家楊承軍曾向媒體透露,東風-26是中國唯一核常兼?zhèn)涞膽?zhàn)略導彈,同時具備可靠可信的核威懾和核反擊能力,也能實現中遠程的精確打擊能力,是“全域懾戰(zhàn)”的利器。此外,它可對4000公里內的陸上固定目標和大型水面移動目標實施中遠程精確打擊,在中國當前軍事斗爭中的地位極其重要。
東風-26使用了和東風-21D基本相同的“錢學森”彈道模式,但其身上有很多與東風-21D導彈不同的地方,東風-26空氣舵機動彈頭經過了重新優(yōu)化以及技術升級后,打擊精度更高,相比東風-21D提高了近2倍,而彈頭上的雷達也經過升級,“智能化”程度更高,具備“利用自然地形進行目標匹配的能力”,而此前的東風-21C/D來說,其彈頭上面的雷達只具備“利用人造物進行目標匹配的能力”,其次,東風-26的彈頭在末段的彈道也經過了精心優(yōu)化和設計,使之突防能力更強且更不易被反導系統攔截。外媒早前報道預計,東風-26射程約為3000至4000公里,甚至可能達到5000公里,它將對西太平洋美軍構成戰(zhàn)略性威懾,射程將覆蓋美軍關島基地。
“隨時能戰(zhàn)、準時發(fā)射、有效毀傷”
知名軍事專家、鳳凰衛(wèi)視評論員宋忠平向《環(huán)球時報》表示,此次報道中以旅為建制單位列裝,說明該型導彈已經形成比較強的戰(zhàn)斗力。他進一步解釋稱,“一般來說,如果以營為發(fā)射單元或火力單元,所擁有的導彈數量是有限的。如果以旅為建制,那么所擁有的導彈數量和規(guī)模將有很大提升,可以對目標實施飽和攻擊。”宋忠平表示,火箭軍的核常兼?zhèn)渚褪羌瓤梢园l(fā)射核彈頭,也可以發(fā)射常規(guī)彈頭。這表明火箭軍現在所擁有的武器裝備完全可以根據目標以及戰(zhàn)爭性質的需要換裝不同的戰(zhàn)斗部,實施不同的打擊。
軍事評論員王強在接受東方網採訪時指出,此次提出的“核常兼?zhèn)?rdquo;部隊,表明這是一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類型部隊,既有核導彈發(fā)射的戰(zhàn)略威懾能力,又可實施常規(guī)導彈精確打擊能力,將這兩種不同能力整合在一支部隊中,表明火箭軍快速反應能力達到新的高度,可以隨時應對不同層次的安全威脅,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長劍。
值得注意的是,央視播放的畫面顯示,此次授裝接裝儀式現場,停放約24輛運輸起豎發(fā)射車。王強指出,該新型導彈以旅為作戰(zhàn)單位,全部實現車載輪式機動,裝備使用的自動化程度顯然得到提高,相應的保障難度則明顯降低,表明火箭軍武器裝備模塊化組合更加科學,“隨時能戰(zhàn)、準時發(fā)射、有效毀傷”的核心能力更加高效。
填補軍力空白 阻美插手周邊
在中遠程彈道導彈的發(fā)展研製中,中國一直在發(fā)展的路上。東風-26可對4000公里內的陸上固定目標和大型水面移動目標實施中遠程精確打擊,在中國當前軍事斗爭中的地位極其重要。軍事專家分析認為,中國發(fā)展中遠程彈道導彈,尤其是能夠打擊大中型水面艦艇的彈道導彈的原因,說到底,是因為美國要介入中國的周邊事態(tài),中國需要完成保衛(wèi)國家安全的防衛(wèi)目標。中國提升“反介入/區(qū)域拒止”能力,將令美國不能恣意妄為地隨便採取軍事行動。外國媒體此前亦指出,中國軍方研發(fā)精確制導的中遠程巡航導彈,部分目的是阻止外國航母抵近中國海岸,這將極大限制美國航母的作戰(zhàn)能力。
軍事專家李杰早前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指出,美國非常擔心反艦導彈、大型轟炸機等對其航母編隊在他國近海海域所謂的航行及飛躍自由帶來嚴重的挑戰(zhàn),中國提升反艦導彈,轟炸機遠程能力,特別是加強空中巡航導彈的配置等,提升“反介入/區(qū)域拒止”能力,令其不能恣意妄為地隨便採取軍事行動,這也是美國近年不斷介入南海問題以及想提升其航母編隊能力的重要的原因。
軍事專家邵永靈此前在接受北京電視臺《軍情解碼》採訪時曾指出,東風-26是一款中遠程導彈,既可搭載核彈頭,也可搭載常規(guī)彈頭,這也從側面說明它的精度比較高,能對目標造成有效毀傷。邵永靈表示,東風-26彌補了過去中國軍事能力的空白區(qū)域,而且還是一款新型的、性能先進的彈道導彈。
彈頭奇特突防強 一個旅打三艘航母
新浪軍事引述軍事專家雷澤指出,新一代東風-26型彈道導彈打航母要解決兩方面問題。首先是如何不間斷的發(fā)現和跟蹤大型海上目標。
據介紹,自東風-21D開始,東風-26導彈就配備有偵察飛行彈,可以對目標上空進行巡飛2至4小時的持續(xù)拍攝,因此也有人戲稱彈道導彈打航母真實可以做到實況直播。中國在一代彈之后,已經基本建成了上述體系,到目前三代彈已經入列,作為二代改進型彈,東風-26B還可以通過自己的末端雷達和紅外成像制導進行攻擊。
第二是如何突防。根據航母編隊的攻防特點,導彈打航母關鍵問題是突防。軍事專家表示,東風-26的突防能力更是進一步被加強,其使用了攜帶穿甲能力極強的大侵徹及爆破鎢合金子母彈。
據介紹,東風-26的中段調姿和再入機動階段,可以通過壓低彈道和滑翔飛行,不僅提高射程,加快了飛機速度、縮短從發(fā)射到打擊的反應時間,并通過鎢合金子母彈形成“彈幕”打擊主甲板以下至飛機庫的艙段,具有侵徹、沖擊波、破片、引燃等多種破壞效應,除了能對艦載機的作戰(zhàn)保障要害部位造成毀傷外,其爆炸所產生的高速破片群對航空母艦上的作戰(zhàn)人員、停放的艦載機也具有良好的殺傷效果。
據了解,按照24枚導彈的打擊,攻擊三艘航母和其編隊毫無壓力,此外,還有備彈管飽,東風-26還採用無依讬發(fā)射系統,可以在高速公路上機動隨時隨地停車打擊敵方目標。
火線列裝 展示反擊決心
在目前中美關系處于飄搖且臺海關系敏感之際,東風-26的公開亮相,其意義是什么呢?軍事評論員陳光文日前在新浪軍事撰文指出,解放軍火線曝光東風-26服役,旨在配合遼寧艦對抗美國航母。文章稱,以東風-26約4000公里的打擊范圍來看,如果中國周邊有事,不論敵人的航母在哪個方向出現,都必須考慮進入可威懾中國海域撒潑所要付出的代價,中國有信心有能力確保國家安全。
自從3年前公開以來,東風-26的威名一直很盛,還參加了2次閱兵活動,所以外界都知道這種導彈的存在,也知道該彈是一款中程對陸打擊和具備反擊大型水面艦艇能力的彈道導彈?,F在,公開3年以后的東風-26C終于正式加入戰(zhàn)斗序列,這里面的潛臺詞就是該導彈已形成實戰(zhàn)能力,具備了可以執(zhí)行作戰(zhàn)任務的能力。
如今,中美貿易戰(zhàn)正酣,美國在軍事上挑釁中國─南沙、臺海、半島這三個方向都不太平,而此刻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正在南沙進行航母戰(zhàn)斗群的戰(zhàn)斗組合演練,但仍被廣泛認為很難同美軍徘徊在附近的“羅斯福”號核動力航母相抗衡,所以,中國必須做出一項保證來確保中國航母戰(zhàn)斗群的安全。也就是說,如果中美海軍航母在南部海域有接近,或者美國航母在臺?;蛘甙雿u進行挑釁,如果東風-21D不能發(fā)揮作用,那么,東風-26將發(fā)揮這項作用。
分析認為,日益激化的貿易戰(zhàn)之后就可能存在軍事攤牌,這是帝國主義列強屢試不爽的戰(zhàn)爭法寶,所以,中國在準備好商貿反擊導彈的同時,更要做好軍事應對準備。因此,中國及時公開東風-26形成作戰(zhàn)能力,意在告誡任何國家不要低估中國的反擊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