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生活 > 遨游 > 正文

廈門理工學院學子走進中交三航局六公司羅嶼深水港“智”造現場

2025-07-07 11:32:06大公網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7月3日,廈門理工學院港口航道專業(yè)的16名師生走進中交三航局六公司羅嶼13號至15號泊位項目建設一線,開展“深水港·匠心行”主題實習實踐活動。項目技術骨干傾囊相授,帶領學子們沉浸式體驗從巨型沉箱“智”造到重力式碼頭“精”筑的全鏈條工藝,通過搭建產學研融合平臺,深化校企合作交流。

  安全筑基,規(guī)范先行

  入場伊始,現場安全員林旭陽為廈門理工學院學子開展三級安全教育。結合港口施工特點,針對大型設備運行、構件吊裝等風險源,學子們詳解了防控措施與操作規(guī)范,強化 “安全第一” 意識,為實習活動筑牢安全底線。

  沉箱預制 匠心澆筑

  在項目預制場,項目部以現場為課堂,為廈門理工學院學子解析沉箱預制全流程。從高精度模板拼裝、鋼筋綁扎驗收,到混凝土分層澆筑與智能溫控養(yǎng)護,再到脫模后的精細化檢測,項目副經理邵萌生重點講解了混凝土配合比優(yōu)化、裂縫控制等技術要點,展現“毫米級”精度在大型構件中的實踐,彰顯水工預制領域的工藝水準。

  在半潛駁與氣囊作業(yè)區(qū),學子們詳細了解了沉箱滾裝上駁工藝。從氣囊布置、頂升同步控制到軌道鋪設、潮汐窗口利用,學子們深入學習了巨型構件“陸海轉運”的技術邏輯,目睹沉箱在精密操控下平穩(wěn)移運,深刻認識工程組織與技術協同的重要性。

  在已現雛形的羅嶼13-15號重力式碼頭前沿,邵萌生以現場結構為教材,拆解重力式碼頭構造,詳述了沉箱基礎坐底工藝、箱內回填技術、現澆胸墻受力銜接,以及系船柱、護舷等附屬設施布設原則。通過理論圖紙與現場結構對照理解,學子們深化了對碼頭工程的認知。

  筑基工藝,數智賦能

  項目技術骨干傅志杰結合生產實際與工藝動畫,詳解基槽開挖及基床拋石錘夯整平工藝,著重介紹了基床錘夯自動化監(jiān)測技術,通過夯錘部署的高精度傳感器網絡,實時采集落距、夯點位置等關鍵參數,同步傳輸至監(jiān)控平臺進行智能分析,實現對夯擊遍數的精準調控,能夠有效規(guī)避漏夯、欠夯問題,確保基床均勻密實度,為上部沉箱提供穩(wěn)固支撐。該技術能夠顯著提升施工質量與效率,向學子們充分展現了科技對工程建設的價值。

  此次校企協同實踐,項目部為培育“懂工藝、會創(chuàng)新、重實干”的港口工程人才提供了實景化培養(yǎng)平臺,項目團隊也實現了從“工程建設者”到“育人參與者”的角色延伸。項目部將持續(xù)深化產教融合機制,以更多元的實踐場景賦能人才成長,為“海洋強國”“交通強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文字提供|傅志杰

  

責任編輯:陳康迪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