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國本土車企通過自主創(chuàng)新、研發(fā),推動著技術進步與供應鏈的完善,同時有效地降低成本,產品的質素也在不斷提升,這也是中國的電動車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青睞的原因,若根據銷量來看,恒大汽車目前最大的對手,除了昨日提及的蔚來,還有理想汽車(US:LI)。\大公報記者 許臨
貝瑞研究發(fā)表的報告指,現在已進入電動車市場的企業(yè)很多,而未來的優(yōu)勝者則會有限,這種情況在歐美也曾發(fā)生,正如19世紀30年代的美國汽車業(yè),從236家造車廠到目前僅剩4家。各大車企都全力在每一輛車上以可控制的成本實現盈利,誰先做到這一點,誰便會是行業(yè)的僅余生存者。
滬穗廠明年投產 首期40萬輛
貝瑞研究行政總裁James Early表示,理想汽車告訴了大家,主打中大型SUV更適合中國市場,而且理想“增程式電動車”為市場解決了電動車充電不方便的問題。根據中國汽車協(xié)會的數據,預計到2023年中國市場電動車銷量為300萬輛,其中45%是SUV,這代表有135萬輛SUV賣出。而理想汽車表示,到2023年他們的產能可達到20萬輛,這大約佔據了15%的電動車SUV市場。
那麼恒大汽車要怎樣才能打敗這樣強勁的對手?恒大汽車曾對外宣稱,其廣東及上海生產基地將於明年開始生產,首期規(guī)劃產能合共達40萬輛,除了勝過理想汽車的產能,更足以媲美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
初期外界或會有所質疑,但當恒馳在上海及廣州的廠房上月首度曝光后,外界對恒馳成為業(yè)界龍頭的實力逐漸深信不疑。只要走進恒馳在上海的廠房,可以看到世界最先進的裝備,無論是高速運轉的智慧型機器人,還是科技感爆棚的全自動生產線,就連許家印初次看到的時候也忍不住慨嘆。
兩大生產基地目前已全線進入設備調試安裝階段,并按照工業(yè)4.0標準建設,裝配了2545臺智慧型機器人,採用世界最先進的裝備,包括了德國舒勒全自動衝壓生產線、德國庫卡和日本發(fā)那科智慧裝備、德國杜爾的全自動涂裝生產線以及全自動裝配線等,全面達產后能做到每分鐘生產1輛車,單單這個驚人的生產效率便已勝過不少中國的新造車勢力。
14款新車 有望陸續(xù)推出
此外,品牌的經營策略上,恒馳也明顯具備優(yōu)勢,不少車企也認為一個新的汽車品牌誕生之后往往需要慢慢經營,即使中國近年出現了很多造車新勢力,但各個品牌推出新車型號的節(jié)奏都比較慢,如理想汽車便只憑藉一款成熟車型就已赴美上市。但恒馳一出手就放出了六款全新車型,15個國際化設計團隊分組打造,后續(xù)還有14款車型正在加緊研發(fā),也代表了恒馳有可能在短短兩三年內放出將近20款車型,這樣的造車節(jié)奏,其他車企根本學不來。
貝瑞研究分析師楊璐銘表示,當電動車的動力電池的平均單位成本降至775元/kWh時,其經濟效益將大致與燃油車持平,業(yè)內預計將會在2025年左右實現,屆時將會是電動車市場發(fā)展最快的時期。
距離這個時間,剛好便是五年,與許家印揚言要在三至五年內,把恒大汽車打造成為世界規(guī)模最大電動車企業(yè)的計劃剛好互相脗合。滙盈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謝明光指,現在市場正等待恒大汽車量產后的產品質素,消費者反應如何暫屬未知數,但從過去恒大的做事作風,至少給予了投資者信心,目前來看恒大汽車確實有至少五成的機會在未來成為電動車業(yè)界“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