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財經 > 新經濟浪潮 > 正文

?追逐夢想/“非科班出身 但更認真拚命”

2020-11-30 04:23:48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黃羿六年前從廣告公司離職,投身網絡電影行列

  畢業(yè)於廣州美術學院的導演黃羿,從小有一個電影夢。“當時做導演門檻很高,我只能拍點廣告,小打小鬧自己試試。”2014年,當時33歲、正在4A公司擔任創(chuàng)意總監(jiān)的黃羿,薪資豐厚、工作穩(wěn)定,但心裏依然嚮往著執(zhí)導電影。俗話說“男人三十不轉行”,黃羿心裏一直在掙扎:“如果轉做導演,那我一入行就是‘老年導演’。但33歲了,有些事不做,就一輩子也沒機會了。”

  那一年,黃羿果斷地從廣告公司離職,“單方面”宣布自己是導演,開始接拍廣告片。從零起步,“墊錢拍廣告”是家常便飯。“反正一開始不賺錢,但我是真的很想拍好每部片。”黃羿誠懇認真的態(tài)度,并不比專業(yè)廣告公司差的出品,讓他累積了一定客源,走上正軌。“那時最高峰一個月可以拍7條片!”

  2016年,內地網絡上首次上映了一部120分鐘標準規(guī)格電影,宣告網絡電影的誕生。那是經歷了三年磨練的黃羿,站得離電影最近的一次。“其實當時我的廣告業(yè)務很穩(wěn)定,而新生的網絡電影如何賺錢,能否賺錢,一切都是未知數。”黃羿感懷稱,不少MV導演、廣告導演的終極夢想都是做電影導演。思前想后,他最后還是咬咬牙,和朋友一起合資幾十萬拍了一部電影《大風水師》。

  “編劇、導演、美術是我,特效、編輯、后期是另一個朋友,海報也是我們團隊自己做。”黃羿當時的團隊只有4、5人,唯有不斷“碌人情卡”。“很少人,很少錢,但用了最大的熱誠!”黃羿如此形容這個似乎不可思議的起步。

  《大風水師》在網絡橫空出世,點擊量過億,上線票房超過600萬。這個當時名不經傳的小團隊,還獲得了2016年釜山電影節(jié)新媒體電影最佳製作獎。如今,黃羿的團隊已拓至逾40人,當中大多數人都并非科班出身,有主持人、有編劇,偏偏沒有來自專業(yè)院校的。“專業(yè)出身的電影人普遍比較心氣高,瞧不上小投資、拍攝流程短的網絡電影。”

  “我們非科班出身的,會更快,更認真,更拚命,更貼地氣。我們不會有所謂的架子,如果市場不接受,我們會改。”黃羿說:“其實我們也有追求。只不過我們這批拍網絡電影的人,一開始就是沒機會拍電影的人,所以我們會特別、特別珍惜這個機會。”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