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藝文 > 小公園 > 正文

?瓜 園/穆旦在《大公報》的“出發(fā)”(上)\蓬 山

2025-06-12 05:02:16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今年內(nèi)地高考作文題目,引用了詩人穆旦一九四一年寫的長詩《贊美》里的句子:“我要以帶血的手和你們一一擁抱,因為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高考的超高熱度,讓穆旦的名字,如此大陣仗地進入公眾視野。

  穆旦(查良錚),與金庸(查良鏞),是同族的叔伯兄弟?!顿澝馈烽_篇,以形象的筆觸描寫了一幅蒼涼而寥廓的圖景:“走不盡的山巒的起伏,河流和草原/數(shù)不盡的密密的村莊,雞鳴和狗吠/接連在原是荒涼的亞洲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嘯著干燥的風……”

  該詩的創(chuàng)作,正值抗戰(zhàn)時期。整個民族都在“走不盡”的路上,軍隊撤退、進攻、移防,學校、工廠、機關(guān)在搬遷,無數(shù)的普通人在逃難、顛沛流離。《大公報》就“六遷其館”,跋涉數(shù)萬里,誓不在日寇鐵蹄底下出報一天。穆旦本人亦如此,北平淪陷,他先是隨學校南遷長沙。后來隨著戰(zhàn)事吃緊,又徒步翻山越嶺,西遷昆明。一路上痛感河山殘破、百姓苦難,但心中的希望之火卻始終不熄。《贊美》的詩行,就是這樣從心底汩汩奔湧到筆端。

  此類的詩句,不止《贊美》。此前一年,也就是一九四○年十月下旬,穆旦就在重慶《大公報》上發(fā)表了《出發(fā)》《原野上走路》兩詩,與《贊美》異曲同工。這是“三千里步行”的前兩首,用激情的筆觸抒寫從長沙到昆明途中的所見所感。

  穆旦堪稱是《大公報》最忠實的“粉絲”之一,是讀者兼作者。早在一九三○年六月,十三歲的查良錚就在《大公報》的《兒童》副刊發(fā)表了《笑話(三則)》。可以說,《大公報》是穆旦文學之路的重要出發(fā)地。而《出發(fā)》詩,則是穆旦經(jīng)歷戰(zhàn)火洗禮,精神世界和文學素養(yǎng)昇華后的再出發(fā),同樣選擇了以《大公報》為起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