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藝文 > 大公園 > 正文

?英倫漫話/蛻 變\江 恒

2025-06-26 05:02:05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很多事情的起步都是艱難的,如同法國印象派畫家,當初曾被人罵為“瘋子”,最終卻蛻變成了耀眼的藝術巨匠。

  早前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舉辦了“法國印象派”藝術展覽,展示了莫奈、雷諾阿、德加、莫里索和畢沙羅等人們耳熟能詳?shù)挠∠笈僧嫾业慕茏?,媒體形容這是一次難得的近距離感受大師不凡之處的良機。但在近一個半世紀之前的一八七四年,同樣是這些人和這些作品,在巴黎藝術展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待遇,當時媒體的大標題是:“我惡心死了!”法國評論家阿爾伯特.沃爾夫?qū)懙溃骸坝形?、六個被野心所迷惑的瘋子,來展示他們可怕的作品,其中還有一個是女人(莫里索)。”他又輕蔑地說,那些欣賞他們作品的人樂于嘲笑這些事情,但他作為有責任心的人,對藝術被如此糟蹋感到心痛。

  對于莫奈這群剛剛嶄露頭角的藝術家來說,沃爾夫的指責實在不輕,因為這不僅是對他們才華的否定,也激起了公眾對他們的負面看法。一八七四年至一八八六年間,印象派畫展共舉辦了八次,當時報紙記錄了公眾對此類藝術的驚訝、喝倒彩甚至辱罵,人們普遍懷疑這些“邋遢的叛逆者”根本不想好好畫畫,或者根本就畫不出來。所以當首展結(jié)束后,便有一位評論家聲稱莫奈是“向美(beautiful)宣戰(zhàn)”,而莫里索的導師也寫信給她母親,對她的新畫派下了狠話:“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點腦子不正常?!?/p>

  事實上,印象派得名的本身就帶有貶義,源頭是莫奈所畫的一幅油畫《日出.印象》,因刻意模糊不清的構(gòu)圖,受到了美術評論家路易.勒魯瓦的嘲諷,認為畫作怪誕和不堪入目,只是一幅未完成的初稿,甚至毛坯的糊墻紙都要比這幅海景更完整。他在評論中借用了“印象”一詞,挖苦莫奈只不過是“印象主義”。但他無意中卻說出了印象派的精神內(nèi)核——及時留下一瞬間的印象,該藝術流派的畫家們已脫離了傳統(tǒng)繪畫格局的束縛,開始注重于把自然生動的感官放在第一位,尤其認真觀察在不同光線下自然景色中色彩的冷暖變化。與此同時,他們打破了當時主流認可的繪畫三大主題:圣經(jīng)、神話或歷史,而是專門捕捉野餐、洗衣和音樂課等日常場景來作畫,這些在今天看來稀松平常,在當時卻要冒著勇氣,更需要莫奈這批藝術家群體的共同努力。

  法國印象派的畫作始于一個距離巴黎約五十公里的小鎮(zhèn):巴比松。許多藝術家蜂擁而至,因為它靠近楓丹白露森林,風景如畫,而且交通便利,緊鄰火車線。巴比松畫派啟發(fā)了三十年后許多印象派畫家,對此有很多佐證。比如德拉佩尼亞,他曾跟隨西奧多.盧梭,在森林里觀看他作畫。還有迪亞茲,在森林里偶遇正在創(chuàng)作的年輕的雷諾阿,并給了他改變職業(yè)生涯的建議,讓他淡化色彩。迪亞茲對雷諾阿的支持,甚至表現(xiàn)在當雷諾阿入不敷出時,肯慷慨出錢買畫。當然也有印象派的仰慕者,例如梵高,他當時也在法國作畫,后來成為后印象派大師。正如有學者形容,藝術之間的關聯(lián),就像你剝洋蔥,會發(fā)現(xiàn)下面所有這些連接點和相互支持點,一層連著一層。

  看看印象派的畫家們吧,憤世嫉俗的塞尚,好辯的德加,社交名人莫奈和雷諾阿,還有在男畫家堆中罕見的女性莫里索,以及大家之間歡快的紐帶畢沙羅,他被親切地稱為“爸爸”等等。這些人彼此之間的關系十分精彩,他們互相畫對方的妻子、兄弟、孩子、仆人,甚至暗戀對象,然而他們并非總是相處融洽——畢竟,他們是藝術家。

  近一個半世紀之后,我們才知道,正是這些被稱為“瘋子”的印象派畫家,透過描繪更輕盈、更明亮、更短暫的場景來打破傳統(tǒng),反抗曾被奉為圭臬的“老大師們”,而他們曾經(jīng)令人不屑的作品,如今遍布日歷、咖啡杯和手機殼。當我們欣賞莫奈筆下威尼斯景色中那種充滿活力的粉彩,以及雷諾阿那幅一眼就能認出的《布吉瓦爾之舞》時,應該感到慶幸,至少身邊沒有那些當年巴黎藝術展上充滿怒氣的觀畫人。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