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奔o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八十周年,我們致敬抗日英雄,緬懷革命先烈。抗日戰(zhàn)爭,對于每位中國人來說,是繞不開的歷史,何況是經(jīng)歷過苦難的家庭呢?往事并不如煙!今天,穿越時光隧道,緬懷往事,無限唏噓,萬千感慨……祖輩勇于作為,甘于犧牲和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發(fā)揚!
雖然烽煙已暗淡,歷史已封塵。然而,回憶起身歷戰(zhàn)火洗禮的先父吳金陵,回憶起那長鎖在深心的春暉般的背影,以及他牽懷的音容,依然宛在耳畔眼前;先祖父吳九如匆匆的一生,那份英風亮節(jié),浩氣長存永在我們家人心中。
先祖父髫齡承風于“觀?!?,在“道學正宗”懸匾下,文公雕像側畔,伏案、青燈、黃卷,受孔孟、朱子圣賢思想薰陶,孕育愛國意識,及長負笈集美學黌受業(yè)、解惑,從師深造,業(yè)畢即南渡菲國,融入僑社,從商涉政。
先祖父秉性外向活躍,喜交游,廣人緣,門第常高朋滿座,文學、戲劇造詣尤深,揮翰馳騁文壇,崢嶸頭角難掩鋒芒,膾炙人口、引為美譽的是盡心、盡力、盡忠獻身于菲僑抗日救亡運動,十年如一日,始終貫串在高潮迭起的三十年代,高舉抗日救國旗幟,站前鋒,赴國難,與菲僑仁人志士組織領導菲僑抗日救國運動,寫下光輝的篇章和血染風采的歷史。
一九四一年歲杪,日寇揮軍南侵,爆發(fā)太平洋戰(zhàn)爭。翌年一月二日菲國淪陷,慘遭鐵蹄蹂躪,“揚州十日無此奇冤,嘉定三屠遜茲浩劫”,這正是菲垊首都的寫照。日寇繼而大舉搜捕愛國抗日志士,時國民政府駐菲外交官同羈縲紲。先祖父等十位僑領及以總領事楊光泩為首的八位外交使節(jié),經(jīng)受聞之睚眥欲裂種種,甚至于殷紂炮烙之毒辣殘酷行刑,仍堅持不附敵,不屈降,終于一九四二年四月中旬被日軍秘密槍殺于菲國首都市郊華僑義山。先祖父,帶著取義成仁的忠貞,別了!也帶著壯志未酬的浩嘆,年僅卅一歲,別了!他留下抗日血薦軒轅的愛國精神,也留下為救亡圖存而鞠躬盡瘁的英烈丹心。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日寇侵我東北,翌年“一.二八”啟釁淞滬,繼又在一九三七年“七.七”于盧溝橋,“八.一三”于上海,拉開了我中華民族全面抗戰(zhàn)的序幕,更激發(fā)了菲僑洶涌澎湃的愛國情操。“華僑為革命之母”,誓作“抗日長城”,支前、后援、救亡的大浪大潮席卷全菲僑社。
時國民政府任命十九路軍將軍翁照垣為華僑救國總指揮,菲僑熱烈響應愛國號召,率先成立了菲律賓華僑抗日救國總機關“全菲華僑抗日救國聯(lián)合會”,委任先祖父為該會特派駐閩代表并兼職“菲律賓華僑援助抗敵委員會”宣傳組副主任,負責菲僑社愛國教育抗日宣傳活動和傳媒工作,及時組織具規(guī)模具聲譽的“八.一三話劇團”,集編、導、演于一身,任副團長,同時也不忘發(fā)揮素有文苑翹楚之健筆,創(chuàng)辦抗日救國的??瘜螅瑫r常應邀穿梭大小集會慷慨陳詞,發(fā)出黃河的咆哮,發(fā)出救亡的最強音,化講堂、會場、舞臺、報壇為抗日的先驅陣地,成功凝聚菲國僑社,團結僑胞赤子心。先祖父口誅筆伐在菲僑抗日救國第一線!僑胞好評如潮,載譽口碑。
雖先祖父披星戴月,倥傯生涯,心力瘁,依然嘔心瀝血,喜見僑胞眾志成城,同仇敵愾,不分黨派、階級、信仰、職業(yè),男女老少心連心,肩并肩與祖國人民站在一起,實現(xiàn)了一切反日力量的總動員,大團結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義勇軍進行曲》《松花江上》《黃河之戀》《鐵蹄下的歌女》等悲壯激昂的歌聲響遍蕉風椰雨的菲島大地,抗日團體、救亡組織如雨后春筍,先后成立了一百四十三個單位,義捐義賣、獻金獻銀、抵制日貨、認購公債,滾滾僑匯,回國參戰(zhàn),輸送急需物資……感人場面之熱潮引為空前。從富有的僑領巨賈到升斗布衣,甚至乞丐、舞女、囚徒、古稀婦、六歲童,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血濃于水”內(nèi)涵得到本質(zhì)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