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冠疫情暴發(fā)之初西方社會對中國的一片謾罵與攻擊相比,最近幾天對中國的指責分貝有所減弱。不僅因為新冠疫情正向全球擴散、搞得西方社會自顧不暇,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抗疫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以致有些國家不得不拿中國經驗當教材。
2月24日內地24個省和直轄市新增肺炎確診病例為零。雖然這個數字還不能言勝,但至少讓我們看到了隧道盡頭的曙光。“中方行動之快、規(guī)模之大、世所罕見……這是中國制度的優(yōu)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鑒。”這是世衛(wèi)組織總干事譚德塞給予中國的評價。
兩個星期前,一名西方記者向世衛(wèi)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拋出了一個尖銳問題:“你為什么多次贊揚中國,這是不是中方的要求?”譚德塞的回答很干脆,“中國無需要求贊揚,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中國贏得贊譽實至名歸。”“我們看到中國采取了扎扎實實的防控行動,減緩了疫情擴散速度。事實自己會發(fā)聲。”他呼吁在全球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需要事實,而非恐懼,需要科學,而非謠言,需要團結,而非污名化”。
令人遺憾的是,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時候,謠言和謊言充斥著虛擬和現實社會。美國等國完全不顧世衛(wèi)組織不要采取貿易和旅行限制的呼吁,直接對中國采取了撤僑、封關、停航、緩簽等措施,迅速實現了與中國的“脫鈎”。一些西方媒體和官員頻頻指責中國發(fā)布的疫情數據“不透明”,更有人聲稱新冠病毒來自于中國某病毒研究所的泄漏。什么“武漢病毒”“中國病毒”充斥于西方媒體報刊,全世界對中國的地域及種族歧視達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2月4日出版的《華爾街日報》更是刊登了“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的文章,對中國國格加以污辱。在中國多次交涉未果后,上周中國政府果斷吊銷了三名駐華記者的記者證,引發(fā)了一場外交之戰(zhàn)。
誠如一些醫(yī)學專家所言,新冠病毒是一個“流氓病毒”,非常狡猾,甚至能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傳染他人,讓人類防不勝防。由于人類對新病毒的認識極其有限,難免在疫情大規(guī)模暴發(fā)之前出現誤判,所謂的刻意隱瞞是難以成立的。如果說刻意隱瞞,那香港為什么元旦之后就采取了相應措施,難道這里有什么特殊信息管道不成?唯一的差別是:在去年12月底有關部門公布武漢發(fā)現冠狀病毒肺炎病例這則消息時,香港比內地做出了更警覺的反應。
中國猶如一艘巨輪。在疫情之初,武漢出現行動遲緩也是船大難調頭所致。在中央迅速采取行動之后,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慣性和優(yōu)勢則充分展示出來。上百家公司參與、在十多天里居然建成了兩座傳染病醫(yī)院,恐怕只有中國才能做到。
最近另一熱議的話題是,飄泊在太平洋中的三艘豪華郵輪,有了三種不同的命運。“鉆石公主號”雖為英、美所有,最后卻是日本人被迫收留。由于管理混亂、隔離形同虛設,結果造成船上600多人感染。而“威士特丹號”在無港可泊的情況下,還是柬埔寨這個窮國拯救了乘客,首相洪森親自到碼頭迎接,以致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都對這位冤家發(fā)了感謝信。在中國天津,在18個小時內就完成了“歌詩達賽琳娜號”四千人的病毒檢測,讓其順利登岸,讓這些人保留了“豪華郵輪”的美好印象。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三艘船只截然不同的命運把西方社會的民主治理以及人權的虛偽暴露無遺。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伊辛格前不久明確指出,中國在對抗疫情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理應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合作,而不是一味批評。
毋庸諱言,自本世紀以來的二十年間,在重大疫情面前,沒有哪個國家、哪一種制度的表現堪稱無懈可擊。中國答卷雖不完美,但中國一系列的做法可圈可點,理應成為一些國家的借鑒。
瘟疫無國界,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不要臆想中國的災難是某些大國的機會,相反中國的機會才是世界的機會。世衛(wèi)組織警告,全球共同抗疫的時間窗口正在關閉,現在不是相互指責的時候,國際社會更需團結協作。布魯金斯學會最近發(fā)表一位學者的文章指,中美戰(zhàn)略競爭雖難以逆轉,但不妨礙中美兩國在疾病防控領域的積極而有效的合作。奧巴馬時期伊波拉病毒疫情政府協調負責人克萊因最近在國會作證時表示,“拯救生命,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都需要把政治放在一邊,讓科學、專業(yè)知識人和明智的決策來指導我們的行動”“現在是全世界必須采取行動的時候了,如果我們等到災難性的全球大流行到來,那就太晚了。”不過,奧巴馬時期前臣的諫言,特朗普政府又能聽進去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