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評論 > 大公評論 > 正文

?國際觀察/閱兵與示威折射美國社會的嚴重撕裂\軒轅靖

2025-06-16 05:02:04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6月14日,就在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79歲生日這天,首都華盛頓舉行了一場紀念陸軍成立250周年的閱兵式。這種刻意的巧合,合乎特朗普總統(tǒng)炫耀顯擺的個性。

  閱兵式結束時,“金騎士”傘兵團飛越白宮并降落在特朗普附近,向他呈交一面折疊國旗,250名新兵在特朗普主持下宣誓入伍,進一步強化了“軍隊為總統(tǒng)服務”的敘事。然而,這種對軍事榮耀的過度渲染,恰恰與民眾對政府政策的不滿形成尖銳對立。

  畢竟,在美國這場被特朗普稱為“前所未有的慶?;顒印钡耐瑫r,從洛杉磯到達拉斯,全美各地舉行超過1800場示威活動,部分更演變成激烈沖突。

  特朗普式閱兵與全美各地的游行示威形成一副光怪陸離的美國政治風景,折射出美國社會的嚴重撕裂。

  示威者高喊“不要國王”的口號,反對特朗普的統(tǒng)治。從閱兵式松松垮垮的“走秀”亦可一窺美國大兵對閱兵的應付了事。這也說明,特朗普本來希望靠閱兵來強化自己“強者統(tǒng)治”,反而暴露其輕浮的權力任性,加劇了社會對立,也讓民眾對民主制度的信仰逐漸動搖。

  當特朗普試圖通過閱兵式轉移國民注意力時,各地的示威卻越演越烈。這種撕裂不僅體現(xiàn)在街頭的沖突中,也滲透到政治精英的分裂中。據(jù)悉,50名國會共和黨人中,僅7人出席閱兵式,凸顯黨內對特朗普政策的質疑,更說明特朗普的“任性”已超越了黨派界限,成為全美社會的爭議焦點。

  這種撕裂正在侵蝕美國民主制度的根基。示威者并非單純反對特朗普個人,而是對美國當前政治環(huán)境的集體抗議。他們要求恢復憲制監(jiān)督、限制行政權力,甚至呼吁修憲以防止總統(tǒng)權力過度膨脹。而特朗普政府對示威的回應──動用軍警暴力鎮(zhèn)壓,則進一步加劇了民眾對權力濫用的恐懼。

  閱兵式與示威的對峙,本質上是兩種價值觀的碰撞。一種是特朗普政府推崇的“強權至上”,另一種是民主黨叫賣的“民主自由”。前者通過軍事化手段強化權威,后者則以街頭運動挑戰(zhàn)政府霸權。這種碰撞的結果,不僅決定著美國未來的政治走向,也影響著全球對“美式民主”的信心。

  當美國試圖向世界展示其“制度優(yōu)勢”時,國內的撕裂卻成為最刺眼的反諷。而民眾的示威則表明,他們不愿接受一個以“國王”自居的總統(tǒng),也不愿看到民主淪為權力的附庸。這種矛盾的激化,使得美國陷入一種“非此即彼”的困境:要么接受強權帶來的短期穩(wěn)定,要么承受美式民主制度在沖突中的損耗。

  美國閱兵式的浮華與示威的喧囂,成為國際社會觀察美國社會的典型圖景。

  一方面,曾經(jīng)的美國并不需要通過閱兵式來展示軍力強大,但當美國實力衰減,連白宮都充滿焦慮和不自信時,特朗普希望通過閱兵式來炫耀美國實力并展示自身權力任性時,美國大兵閱兵式上的松弛“走秀”則變成一場讓全球訕笑的諷刺鬧劇。

  另一方面,肆虐美國的街頭示威,則向特朗普政府發(fā)出怒吼──這是混雜著政黨惡斗、權力亂戰(zhàn)、左右拉扯、族群分野和社會撕裂的復雜聲音。閱兵與示威,演繹著啼笑皆非的美式寓言:美國亂了,特朗普搞砸了。

  曾經(jīng),美國將街頭示威視為“美式民主”的體現(xiàn),美國政府也將處理街頭示威視為治理優(yōu)勢。當然,美國也自信認為不必通過閱兵式來展現(xiàn)自身實力?,F(xiàn)在,特朗普政府,開始通過閱兵式的排場為自己壯膽,說明其失去了包容多元聲音、平衡不同利益的能力。如果美國無法解決這種結構性矛盾,其全球領導力的根基終將動搖。 國際關系學者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