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評論 > 大公評論 > 正文

?新聞背后/舊區(qū)重建也必須有改革意識\鄭曼晴

2024-12-07 05:01:58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房委會昨日公布華富邨以及彩虹邨重建計劃的最新動向,其中華富邨由于南港島綫(西段)采用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第三期重建可獲提早6年推行。華富邨重建項目可以提早落成,無疑為居民和社會所樂見,箇中關鍵在于放棄采用重鐵而改用高架形式。特區(qū)政府房屋政策以“提速、提效、提量”為目標,就需要大膽運用新技術高科技,讓重建項目盡早惠及有需要人士。而正式開始第一期清拆及遷置的彩虹邨重建計劃,亦應該積極投入創(chuàng)新思維,才能進一步加快速度解決市民的住屋需求。

  運輸及物流局和路政署昨日向立法會確認南港島綫(西段)將由原有重型鐵路方案,改為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因此原先華富邨華安樓及華樂樓因配合原有重鐵方案而預留的土地,可以提早釋放并用作遷置資源。在新安排下,當局預計可讓華翠樓和華景樓的租戶于2034年第二季遷入新華富邨第1期的新建接收大廈,較原有安排提早約6年。

  新運輸系統的投入,令重建計劃可以提早落成,居民可以更早完成遷置,并享受到重建后的好處,往后其他老屋邨的重建也能提前搬上日程。當局今次決定采用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不但能為華富邨釋放出一大片土地,而且亦大大減少了南港島綫(西段)的建造成本,預計比之前大幅下降四成。這可以大大減輕港鐵的營運壓力,也變相縮小了票價加價的壓力??梢哉f,這是一個多贏方案。

  應用新系統、新技術到政府的不同政策,不但是全球大趨勢,也是現時香港面對新挑戰(zhàn)、解決老大難問題所必須的思維。而在舊屋邨重建這類牽涉到成千上萬市民福祉的項目,就更要求當局有新作為,才能高效高質地滿足市民的需要。

  比如之前房屋署公布的彩虹邨重建計劃,居民對于這座年屆60歲屋邨的生活環(huán)境可以大大改善而感到高興,但同時又無奈于整個重建計劃曠日經久,第一期耗時10年,到完全完成更要長達25年。彩虹邨大多數居民都是長者,重建完成那日對他們而言可謂遙遙無期。

  舊區(qū)重建在香港、在海外也是司空見慣之事,但為何香港的重建往往需要花費如此長的時間?如果華富邨因為新運輸系統得以加速推動重建,那彩虹邨又有沒有可能運用新科技來加快重建落成?

  現時不少國家都會采用組裝合成的“積木式”建筑方法,可把施工期壓縮最多一半,例如加拿大、英國等在2020年已有超過一成新建住宅項目使用組裝合成技術。內地在建筑樓面中使用組裝合成技術的比例,亦由2016年的5%躍增3倍至2020年的21%。國務院于2016年2月,更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30%。

  使用新技術來加快重建速度

  在香港,其實使用組裝合成方法的房屋項目也并非沒有先例。比如位于將軍澳的消防處已婚人員宿舍、香港科技園公司的創(chuàng)新斗室,大角咀槐樹街的重建項目,更是全港首個以混凝土組裝合成法興建的私人住宅項目。彩虹邨的重建,是否也可以考慮使用新技術來加快興建速度呢?

  無可否認,特區(qū)政府近年來在房屋政策上確實下了不少苦功,未來5年總體公營房屋供應量已較現屆政府上任時的5年期增加約80%、過去兩年當局加強監(jiān)管,回收5000個涉濫用公屋單位,同時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下降了半年、全部約30000個“簡約公屋”單位可于2027-28年度前落成、訂立“簡樸房”標準逐步取締劣質“?房”等等,都是本屆政府做出有目共睹的成績。然而,在房屋問題上,政府必須繼續(xù)急民所急,將“提速、提效、提量”落到實處。

  值得一提的是,新上任的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日在立法會上回應議員關于南港島綫(西段)新運輸系統可否提早完工時,承諾不會遲過2031年落成,并表示“你哋心急同我哋心急係一樣,我心底里面嘅心急係仲心急過你哋”。這種時不我待的精神,對特區(qū)官員來說正正是現時最急切所需的思維。

  舊區(qū)重建固然不能奢望一蹴而就,但當局亦應該盡最大努力正視市民合理和現實的需求。在昨日公布的彩虹邨重建計劃細節(jié)中,當局依據收集到的持份者意見,作出了優(yōu)化交通配套、延續(xù)小店情懷、保留文化特色、關顧住戶需要等安排,這一點值得肯定。但市民對政府明顯有更大期望,在舊區(qū)重建上,政府無疑也需要追時間追成績,更不能缺少改革意識。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