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新聞 > 國際 > 正文

?英軍種族歧視:一戰(zhàn)35萬非裔與亞裔陣亡軍人被遺忘

2021-04-23 04:24:31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英國一處紀念在戰(zhàn)爭中死亡士兵的公墓。\網上圖片

  綜合路透社、CNN、《每日郵報》報道:英國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由于英軍“無處不在的種族主義”,一戰(zhàn)期間多達35萬非裔與亞裔陣亡軍人并未如白人士兵一樣得到正式紀念,甚至被集體遺忘,英國防大臣華禮仕22日為此道歉。另一邊,英當局卻仍否認該國存在系統(tǒng)性種族主義,聯國專家譴責報告試圖洗白其殖民主義歷史,將進一步激化種族主義。

  英聯邦戰(zhàn)爭公墓委員會(CWGC)22日一份調查報告發(fā)現,距離1918年一戰(zhàn)結束已過去一個世紀有余,但仍有11.6萬在英國服役的殉職士兵根本沒有被紀念,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他們主要來自非洲、印度或埃及。英媒核查報告后指出,這一數字可能高達35萬。另外,即使是在被紀念的非裔和亞裔士兵中,亦有4.5萬至5.4萬人未被平等對待,與白人士兵“一人一墓碑”相比,英國當局或是建立一個集體紀念碑,或將死者名字記錄在冊就草草了事。

  遭遇不公正對待的也有不少華人,他們主要是一戰(zhàn)期間在西線戰(zhàn)場服役的華工。許多人在印度軍隊和海上“失蹤”后,英當局也不關心他們姓甚名誰。CWGC報告指,在尼日利亞、塞拉利昂共和國和中國香港,皆豎立有紀念碑紀念共2692名犧牲士兵,但大多為無字碑,這些人的名字也不會出現。報告指出,當時的戰(zhàn)爭公墓委員會在香港建紀念碑時,就已知有945位無名死者。而在伊拉克巴士拉戰(zhàn)爭公墓,則在紙上寫有227名新加坡華人死者的名字,但同樣在該公墓,英軍士兵的名字則被刻在紀念碑上,明顯差別對待。

  無處不在的種族主義

  一戰(zhàn)期間,大量殖民地非裔被英國強征入伍,印度軍隊則提供120萬人,傷亡率極高。直到100多年后一部電視紀錄片揭示英國存在差別對待士兵的問題后,CWGC才於2019年12月委讬獨立調查。報告認為,非裔和亞裔被遺漏是由若干因素導致,包括信息匱乏、其他組織和個人錯誤判斷和殖民地行政當局的意見,但承認支撐所有相關決定的是“根深蒂固的偏見,及當代帝國主義作派中無處不在的種族主義。”

  1920年,一名管理東非紀念事務的英國官員曾說,雖然有約5萬軍事勞工團人員死亡,但“大多數死者都是半野蠻人”,而“豎立墓碑是浪費公帑”。1923年,黃金海岸(現為加納)殖民總督吉斯伯格更稱,“土著不會理解或欣賞墓碑。”

  事件再次引燃各界對英國種族主義頑疾的批判,英國國防大臣華禮仕22日在下議院發(fā)表道歉聲明,并為未能妥當紀念為大英帝國而犧牲的少數族裔、直到經歷長達一個世紀才糾錯“深感遺憾”。CWGC亦正式為對少數族裔士兵的不公待遇道歉,總干事霍頓稱,將根據報告中的10條建議采取行動糾正過去犯下的錯誤,例如尋找死者的名字、在紀念地點添加更多碑文。

  中方吁英正視人權問題

  英國種族主義的問題一直不斷蔓延,但英國種族和族裔差異委員會上月發(fā)布國內種族主義報告,竟稱英國不存在系統(tǒng)性種族主義。聯合國人權專家組19日強烈譴責報告“試圖將白人至上主義正?;?rdquo;,試圖“洗白”英國黑奴和殖民主義歷史、篡改史實,會進一步激化種族主義。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亦發(fā)聲明,表示對報告內容感到震驚,稱委員會扭曲數據、捏造事實,是對非裔人士的“人身攻擊”。

  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汪文斌亦表示,英國政府刻意粉飾英種族不平等狀況,迴避英國種族問題的歷史和制度根源,甚至企圖洗白英殖民歷史。英方一些人有散布謊言和虛假信息,抹黑、攻擊別國人權狀況的橫勁,卻沒有正視、解決自身人權問題的勇氣,是虛偽的雙重標準。

相關內容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