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保良局顏寶鈴書院首誕兩名IB狀元,左為溫灝朗,右為蕭健朗。右圖:圣士提反書院在IB成績卓越,共有七名學生成為“榜眼”及一名學生成為“探花”。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昨日放榜,各校陸續(xù)公布成績,今屆至少有30名狀元。英基學校協(xié)會轄下7間中學,一共誕下15名考獲滿分45分的狀元,滬江維多利亞學校今年誕生5名狀元,拔萃男書院則有3個。保良局顏寶鈴書院今年則首次誕生狀元,且“雙喜臨門”。
拔萃男書院其中一名狀元表示,會選擇留在香港讀醫(yī),希望未來能成為醫(yī)生,為本地醫(yī)療事業(yè)貢獻力量。\大公報記者 郭如佳
英基學校轄下7間中學共936名學生應考,有15人獲得滿分45分成為狀元,另外有27人獲44分成為榜眼。校方指英基學生今年IB取得平均36.1分的優(yōu)異成績,遠高于2024年的全球平均30.3分。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今年亦誕生5名45分IB狀元、7名44分IB榜眼。校方表示該校111名IB學生,獲得逾400個來自世界各地高等學府的錄取通知,當中超過六成來自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學府。
男拔生留港讀醫(yī)貢獻社會
拔萃男書院今年有3名狀元及5名榜眼,其中兩名狀元打算修讀醫(yī)科,余下一人打算到英國牛津大學修讀數(shù)學與電腦科學。狀元之一蔣承軒計劃于香港大學修讀醫(yī)科,他認為香港醫(yī)療系統(tǒng)正面臨醫(yī)生短缺問題,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因此選擇留在香港讀醫(yī),希望未來能成為醫(yī)生,為本地醫(yī)療事業(yè)貢獻力量。他指出,香港即將開設第三間醫(yī)學院,并增加醫(yī)科收生名額,讓他對本地醫(yī)療發(fā)展充滿信心。
除了學業(yè)成績了得外,蔣承軒亦對打橋牌有研究,他更于考試期間到泰國參加亞太青年橋牌錦標賽,并成功取得冠軍。他又指出,當時要兼顧訓練及學習相當辛苦,但最后兩方面都取得佳績感到十分開心,他又透露昨晚會再飛到意大利參加世界賽,期望能再次取得好成績。
保良局顏寶鈴書院今年首次誕生狀元,更是一次過誕下兩名滿分狀元,即溫灝朗和蕭健朗同學,可謂“雙喜臨門”,另有1名榜眼。該校校長周楚成表示感到欣喜,形容亮麗成績都是來自老師和同學努力的成果。
有狀元冀以科技改變世界
狀元溫灝朗對人工智能及機械有興趣,自中一開始參加不同編程活動及比賽,將會遠赴多倫多大學修讀電腦科學系,他希望日后學習更多人工智慧倫理,利用科技力量改變世界。
保良局顏寶鈴書院另一名狀元蕭健朗則會修讀香港大學的國際商業(yè)及環(huán)球管理,他希望未來在環(huán)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方面為社會及商界帶來貢獻。
保良局另一所學校蔡繼有學校則有1名考生考獲45分,以及6名“榜眼”。狀元朱睿靈計劃報讀醫(yī)科,期望日后憑借所學回饋社會,貢獻所長。
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CDNIS)亦有2名IB狀元誕生,新加坡國際學校(香港)則有1名狀元;另外,圣保羅男女中學、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及新加坡國際學校(香港)各有1名狀元。
赤柱的圣士提反書院今年共有7名學生考獲44分成為“榜眼”,及有1名學生考獲43分成為“探花”。該校亦有多達3成學生取得42分或以上的成績,超過一半學生取得40分或以上的佳績。該校亦有50名考生共獲得逾200封來自全球高等學府的錄取通知,超過七成為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