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香港街道測試使用交通燈計時器,發(fā)現(xiàn)導致更多行人“沖燈尾”或減慢過路步伐。
香港的紅綠燈是以轉燈后長亮,當即將轉紅燈時便開始閃爍的設計。而內地不少地方的紅綠燈設計,則加上了倒數(shù)器,讓路人能更直觀知道尚馀多少時間過馬路。本港亦曾試驗類似裝置,惟發(fā)現(xiàn)會導致更多行人“沖燈尾”或減慢過路步伐而作罷。直到2023年12月,運輸署才于東涌一帶設置了新款的行人交通燈倒數(shù)器。
在內地、臺灣地區(qū)、美國及日本等地的不少城市,行人過路燈安裝了倒數(shù)計時器,方便行人更直觀地觀察綠燈的時長,以控制步伐及判斷過馬路時間。
香港至今仍主要沿用舊模式的交通燈。運輸署曾于2006年及2018年在本港試驗“行人交通燈號倒數(shù)計時器”,分別委托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大學進行實地觀察及研究,探討倒數(shù)計時器的成效。研究結果顯示,安裝“行人交通燈號倒數(shù)計時器”后,有較多行人在綠色人形燈號閃動結束時仍未完成橫過馬路。研究結論認為,這些裝置對行人安全未能帶來實質的改善和效益。運輸署沒有進一步廣泛應用倒數(shù)計時器。
倡調整綠燈閃動時間比例
2023年12月,運輸署在東涌達東路/美東街的燈控行人過路處,裝設新款的行人交通燈倒數(shù)器,由綠色人形燈號亮起時即開始倒數(shù),讓行人掌握整個綠色人形燈號的剩余時間以橫過馬路。該署已委托本地大學研究及調查裝置對行人過路行為的影響。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民建聯(lián)議員陳恒鑌認為,香港部分交通燈的綠燈及閃動時間比例不夠完美,綠燈亮幾秒便開始閃爍,不便于路人觀察,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的地區(qū)。他建議運輸署調整部分人流密集地區(qū)的紅綠燈的綠燈閃動時間的比例,讓路人能夠更清楚掌握過馬路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