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13日發(fā)布公告指出,5月9日美國政府宣布自5月10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清單商品加征的關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公告指,為捍衛(wèi)多邊貿易體制,捍衛(wèi)自身合法權益,中方不得不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調整加征關稅措施。自6月1日0時起,對已實施加征關稅的600億美元(約4680億港元)清單美國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關稅稅率,分別實施25%、20%或10%加征關稅。對之前加征5%關稅稅目商品仍繼續(xù)加征5%關稅。美國部分輸華肉品農產能源關稅加至25%。
綜合新華社、一財網報道:公告指出,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作出上述決定。公告稱,美方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清單商品加征的關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有關措施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升級,違背中美雙方通過磋商解決貿易分歧的共識,損害雙方利益,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中方調整加征關稅措施,是對美方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應。中方希望,美方回到雙邊經貿磋商的正確軌道,和中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爭取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達成一個互利雙贏的協(xié)議。
公告含有四個附件,列出四檔稅率覆蓋之稅目商品,根據附件一,2493個稅目商品實施加征25%的關稅;附件二,1078個稅目商品實施加征20%的關稅;附件三,974個稅目商品實施加征10%的關稅;附件四,595個稅目商品實施加征5%的關稅。大公報梳理發(fā)現,液化天然氣、多種牛肉制品,初榨豆油及其分離品將被征收25%關稅,被征收20%關稅的有谷物或谷物產品經膨化或烘炒制成的食品,加味、加糖或其他甜物質的水(包括礦泉水及汽水),冷凍草莓、滾壓或制片的燕麥、去殼花生和亞麻子等。將被征收10%關稅的有航空器用新的充氣橡膠輪胎;建筑、采礦或工業(yè)車輛用輪胎。落入5%清單的有空載重量介乎2至15噸的飛機及其他航空器,以及彩色超聲波診斷儀、核磁共振成像成套裝置零件等。
翻查紀錄,去年9月18日,華府宣布實施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的措施,自2018年9月24日起加征關稅稅率為10%。中方同日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5207個稅目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涉及自美進口貿易額約600億美元,自2018年9月24日12時01分起生效,分成10%和5%兩檔。去年9月起,美國輸華液化天然氣(LNG)被征收10%關稅。據路透社報道,貿戰(zhàn)陰霾下,去年美國出口中國的LNG明顯減少,與2017年相比,前往中國的美國LNG運輸船數量減少20%。
圖:中國宣布把美國液化天然氣關稅稅率從百分之十上調至百分之二十五\資料圖片
5%檔稅目商品減少67個
根據中方去年8月3日發(fā)表的公告,涉及自美進口貿易額約600億美元的關稅清單最初也是分成四檔稅率,對比13日發(fā)表的清單,25%、20%和10%三檔稅率之稅目數量不變,5%一檔則由662個調整至13日的595個。
13日,委員會發(fā)表另一公告指出,對有關申請逐一進行審核基礎上,將部分符合條件商品排除出對美加征關稅范圍,并制定公布排除清單,并設退還稅款條機制,申請時應以事實和數據說明以下三方面理由:一,尋求商品替代來源面臨的困難;二,加征關稅對申請主體造成嚴重經濟損害;三,加征關稅對相關行業(yè)造成重大負面結構性影響或帶來嚴重社會后果。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10日發(fā)聲明稱,特朗普總統(tǒng)已下令啟動程序,向余下尚未被征收關稅、貨值約3000億美元輸美中國貨品征收關稅,有關細節(jié)將于美國時間13日公布。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耿爽13日于例會上指出,加征關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中方從不屈從任何外部壓力,有決心有能力捍衛(wèi)自身的合法正當權益,冀美方能同中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上,解決彼此合理關切,爭取達成一個互利雙贏的協(xié)議。
專家:設排除清單控制成本
記者周琳北京報道:針對美方本月10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清單商品升級加征稅率至25%,中國13日晚間實施反制。中國財政部13日指出,中方調整加征關稅措施,是對美方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應。
稅目微調 對應貿易走勢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大公報,中方最新措施是對美國霸凌主義有力回擊。反制首先說明,中方對美方的加稅做法要“有來有往”,做好全面應對的準備,他說:“美方不能一邊吃著中國的肉,還砸了我們的鍋。”白明認為,在此前十一輪的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中,中國已表達足夠的善意。但中方是有底線的,特別是美方在談判期間加征關稅,沒有為雙方創(chuàng)造良好的談判氣氛。對于實施稅目有些許微調,白明表示這是正常的,去年出臺的條目內容在一段時間貿易走勢上不免有一些變化,需作出調整。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13日發(fā)布公告,試行開展對美加征關稅商品排除工作,并制定公布排除清單。可申請排除商品范圍為中方已公布實施且未停止或未暫停加征關稅的兩輪對美反制措施商品。白明對此指出,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中國控制反制成本的明智做法。
美搬石砸腳 民間承擔九成稅負
據中國之聲報道: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后,中方強調合作是正確選擇,重大原則決不讓步,堅決反對加征關稅。從中國社科院、商務部研究院等智庫團隊獲得多份數據顯示,隨中美經貿摩擦升級,加征關稅的影響正向美國零售商和消費者傳導。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的團隊發(fā)現,去年7月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征關稅后,中方承受一定損失,至今年2月左右觸底反彈,3月后貿易條件改善跡象明顯。對于美國至今累計對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稅負如何傳遞,監(jiān)測發(fā)現,2018年8月美國最初對34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中國承擔其4%稅負。此后對160億美元加征關稅,即對合計500億美元商品征稅時,中國承擔7%稅負。 進入2019年,美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后,中國承擔稅負約在9%至10%之間,美國本國零售商、生產企業(yè)、消費者承擔整個稅負90%。
對于美國將中國2000億美元輸美產品關稅提高至25%,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指,這影響6081項商品,涉及生活方方面面,其中大量商品是美國需從中國進口的,比如美國需要從中國進口超過50%的有多達1150項,占比40%多,這意味著增加的部分最終還是由美國消費者來承擔。
國際銳評:中國已做好全面應對貿戰(zhàn)準備
繼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后,美方又進一步威脅,啟動對剩下的325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征稅25%的相關程序,并將于近日宣布清單。同時,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華盛頓結束,雙方同意繼續(xù)推進磋商。
分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在第十一輪磋商結束后對媒體的表態(tài),美方就應該十分清楚:中方對經貿磋商有三個核心關切,即取消全部加征關稅、貿易采購數字要符合實際、改善文本平衡性。在這些原則底線問題上,中方決不會做出讓步。
如果美方執(zhí)意繼續(xù)加征關稅,中國必然堅決反制。作為貿易戰(zhàn)被迫反擊一方,中國經濟必然會因加征關稅而承壓,但這壓力完全是可控的。從經濟結構看,消費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達76.2%,出口依存度已下降至17.9%,內需正在并終將成為中國應對外部環(huán)境不確定性的強力支撐。
從貿易情況看,今年前4個月,中美貿易額下降了11.2%,其中對美出口下降4.8%,自美進口下降26.8%,這說明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商品更有可替代性。同期,中美貿易順差擴大10.5%,這說明加征關稅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只會讓美國消費者承擔更高的成本。
此外,前4個月對美貿易占中國外貿總值的比例下降至11.5%,中國與歐盟、東盟等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額均保持快速增長。特別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增速達9.1%,高出中國外貿整體增速4.8個百分點。中國外貿伙伴日益多元化,外貿抗壓能力不斷增強。即便美國對全部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中國也可通過調整國際市場格局,把相當一部分對美貿易轉向其他地方。美國的極限施壓并沒什么好怕的,反而是施壓越大,中國的定力越強。面對美國軟硬兩手,中國也早已給出答案: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中央廣電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