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圣誕節(jié)禮物,一顆對家人的愛心,伍凱凝(Anita)12年前開始自學無麩質烘焙。由租來的一張工作枱起步,到7年前和丈夫創(chuàng)立了馬卡龍專門店“Little Miss Macarons”,擁有屬于自己的烘焙廚房,如今在香港為多個知名品牌、企業(yè)活動、婚宴慶生等創(chuàng)作獨特的馬卡龍塔,又在去年春天設立專做無麩質蛋糕的“Redefine Bakery”,讓麩質敏感人士多一個選擇,放心嘗甜。\大公報記者 黃璇
Anita擁有一份朝九晚五的正職,白天在一家資產管理公司任職,工作之余自學嘗試烘焙各種糕餅,用心背后是源自她不忍家人飽受“麩質不耐癥”之苦,立志鉆研無麩質飲食,讓家人一飽口福。
麩質(gluten)屬谷物中的一種蛋白質,常見于小麥、大麥及黑麥(裸麥)等谷物內,它們被廣泛制成面粉再用于餅干、面包、面條、薄餅、蛋糕,甚至雪糕等。此外,很多食品亦會添加面粉或麩質去改變食物的質感,例如罐頭湯、沙律醬及調味料等,麩質可說在生活中無所不在。對麩質敏感或是不耐的患者,若不慎進食這類食物,通常幾小時內就會出現紅疹、眼睛腫脹、消化不良等不同程度的反應。
網志分享食譜竟接訂單
Anita感慨說,無麩質(gluten-free)早些年在西方國家已受到廣泛注意,然而對以米食為主的東方人卻是陌生事物,“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而我老公是英國人。十幾年前,我們好少會無端端買部焗爐擺在家里,(對烘焙)沒什么興趣的?!彼恼煞蛴宣熧|不耐癥,兒子也遺傳了此癥狀,兩父子對不可缺的主食面包、意粉等都要敬而遠之,“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外國人面包不能吃、薄餅不能吃、甜品不敢嘗、啤酒不能飲。外出用餐一不留神,連醬汁都會觸發(fā)過敏反應,而那時候在香港,無麩質產品真的好局限好難買?!?/p>
2009年圣誕節(jié),Anita收到來自丈夫的圣誕禮物─一臺紅色的廚師機,這令她下定決心研究無麩質飲食,久而久之成為了無麩質烘焙達人。隨著嘗試的食譜愈來愈多,她決定把這些無麩質食譜寫成網志,與其他家長分享,讓同路人都可以吃到更多樣化的食物。
機緣巧合下,有高級時裝品牌留意到這個網志并向她訂購1000個馬卡龍,Anita直言,“1000個噃!得我一雙手,我心諗送貨都要全家總動員,好擔心搞唔掂,但又覺得這種挑戰(zhàn)稱得上可遇不可求”,從未想過自己制作的甜點會獲得大公司的認可,有了這次經驗發(fā)覺“原來自己得嘅”,也令她萌生創(chuàng)業(yè)的念頭。起初計劃開一間多樣化的烘焙店,最終決定專攻一項更容易脫穎而出,2014年12月“Little Miss Macarons”就此誕生,主打馬卡龍。這種由杏仁粉制成的法式甜點,小小一粒不含麩質,五顏六色繽紛可愛,有如一座小山的馬卡龍塔是她的招牌作,隨之而來的是一張接一張的企業(yè)活動、婚禮派對訂單。
“MacaMOON”創(chuàng)新月餅風味
日間在職場上是不斷精算財務報告的專業(yè)顧問,下班回到廚房里,那些百萬千萬的龐大數值,變成杏仁粉120克、砂糖30克之類的微小數字,但要求極度的精準絲毫沒有改變。想要讓自己的馬卡龍與眾不同,Anita在創(chuàng)作上費了不少心思。
下個月就是中秋節(jié),品牌專為中秋設計的“MacaMOON”再度面世,外觀是月球造型,內餡分別是芝麻姜湯丸、咸蛋黃、臺灣鳳梨、烤開心果,將傳統月餅與馬卡龍相結合,打造中西合璧的創(chuàng)新風味,今年是該店第四年推出這款產品。“其實2016年中秋節(jié)就有做月球造型想法,但我不知道該怎么做,整整拖了兩年才開始動手,用了三四個月不停試驗,終于做出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的質感。”此外,農歷新年時她還將馬卡龍砌成一盆金桔,造型喜慶頗受歡迎。
2020年春節(jié)因新冠肺炎疫情緣故,她反而有機會放慢腳步細心琢磨“未完成的夢”,深思熟慮后,決定新增一條線專攻無麩質蛋糕,起名為“Redefine Bakery”。Redefine意為重新定義,她說以此命名,也是想讓更多人對“麩質不耐癥”有新的認識,用無麩質食材取代面粉做出來的蛋糕也可以好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