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財經 > 田灣點經 > 正文

?財經分析/美貨幣政策的大選因素\李靈修

2024-03-06 04:02:54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過去一年來,市場對于美聯(lián)儲降息的預期一推再推。其中除了經濟數據的反復打臉之外,美國總統(tǒng)大選因素也對貨幣政策的預測產生了干擾?,F在坊間流傳兩種相悖的論調:一是,為了強調自身決策的獨立性,美聯(lián)儲會盡量減少利率操作;二是,在大選期間,美聯(lián)儲會推動寬松的市場流動性。

  筆者無法揣度聯(lián)儲局的心意,但如果站在現任總統(tǒng)拜登的角度,他是傾向降利率還是抑通脹?這個答案應該是比較明確的。

  路透社/益普索1月份民調結果顯示,僅有38%的受訪者認可拜登擔任總統(tǒng)的表現,較2023年12月份的40%水平進一步降低。雖然“拜登經濟學”表面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并未能轉化為支持率提升,這是因為高通脹“侵蝕”了美國家庭的真實收入,選民們對此非常不滿。

  筆者此前撰文《美國經濟“非典型”衰退》,詳述了美國一系列財政貨幣政策,對于當前市場預期的重塑。其中關鍵一點,美國居民趁著聯(lián)儲大放水階段,置換了自身的債務結構。數據顯示,美國家庭部門80%貸款利率都低于5厘,30%貸款利率不超過3厘。

  即是說,聯(lián)儲局雖然后來啟動了激進加息周期,但并沒有顯著增加美國居民的負債壓力。而高居不下的通脹水平,卻結結實實地成為了家庭部門的負擔。

  統(tǒng)計發(fā)現,2021年至2023年12月,“紅州”、“搖擺州”及“藍州”的平均薪資增速分別為負0.9%、負1.3%和負1.9%。與特朗普任期相比,拜登當選總統(tǒng)以來,美國居民薪資增速長期低于通脹增速、實際收入出現縮水,也難怪大家不買拜登的賬。

  今年2月份的密歇根大學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錄得79.6,較1月份的79小幅上漲,但也達到了2021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看到消費熱情依舊高燒不退,拜登估計也是手心冒汗。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