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財經 > 田灣點經 > 正文

如何理解股災型牛市?

2021-01-10 04:23:40大公報 作者:李靈修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A股新年開局貌似亮麗,滬指已累升2.79%,但賺了指數虧了錢,被股民吐槽為“股災型牛市”。蓋因市場二八分化嚴重,板塊龍頭享受資金抱團紅利,中小市值股票卻一片肅殺。周四(7日)的行情最為典型,大盤整體上揚0.71%,兩市下跌股票數竟達3296只,占比超八成。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美股市場已屢見不鮮。資金最為追捧以科網龍頭為代表的藍籌股,業(yè)界稱之為“尖牙指數”(FANG+)。去年納指所包含的100個成份股中,漲幅前20%的個股貢獻97%的漲幅,剩余80%的股票只貢獻了3%的漲幅??梢娫诿拦煽涨胺睒s的背后,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如何理解股災型牛市的形成?在全球疫情仍在擴張,而流動性泛濫持續(xù)的環(huán)境下,市場資金的邏輯是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的存在,具有基本面支撐、體量龐大的股票自然成為優(yōu)先選擇。

對于企業(yè)經營來說,眼下消費市場依然疲弱,中小企業(yè)面對匯率、人力、運費、原材料漲價的壓力,盈利空間受到明顯擠壓。這也是為什麼,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未提去杠桿、只講宏觀杠桿穩(wěn)定,并強調“政策不搞急轉彎”,正是為減輕中小企業(yè)的經營壓力。而大企業(yè)擁有品牌溢價和技術優(yōu)勢,可以轉嫁成本至消費端,經營情況也較中小企業(yè)更為樂觀。

對于居民資產配置來說,一方面“房住不炒”國策壓制了樓市投資的想像空間;另一方面,永煤事件的出現(xiàn)意味著剛兌預期被進一步打破。多重合力之下,居民儲蓄或者說是居民抗通脹資產選項,由房子、理財產品逐步向資本市場遷移,亦極大提升了風險偏好水平。

自去年開始,內地公募基金業(yè)績出色,實際上是“資金抱團龍頭股票”與“居民資金配置轉移”形成共振的結果。特別是基金機構內部定期考核,對基金經理人造成心理壓力,寧可追漲絕不錯過。也因此,股票市場上強者恒強,越是表現(xiàn)好的股票越是被基金重倉,越是回報高的基金越是被投資者買入。一條正反饋鏈條就此形成。

那麼,資金抱團什麼時候會瓦解呢?筆者認為存在兩個條件,一是流動性預期出現(xiàn)逆轉,一是明星股票業(yè)績預期被證偽。在此之前,股票仍然會蒙眼狂奔一段時間。散戶短期內可重點關注美元指數走勢,作為投資參考指標。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