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藝文 > 大公園 > 正文

?自由談/觸摸血脈相連的溫度,香港正青春 ──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八周年有感(下)\熊力颋

2025-07-08 05:01:56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香港的早茶舖子,總藏著最綿長的“根”。中環(huán)的蓮香樓里,老師傅正捏著蝦餃皮,指尖的力度與五十年前在廣州學手藝時一模一樣。“你嘗這蝦餃?!彼o鄰桌的內地游客遞過一籠,“皮要薄得能看見餡,褶子得是十二道──這規(guī)矩,從廣東傳到香港,二十八年沒變過?!迸赃叺牟杩托χ釉挘骸昂沃刮r餃?云吞麵的竹升,還是得用東莞來的竹子;燒臘的醬油,要加佛山的曬場老醬才夠味?!?/p>

  街巷的煙火氣里,藏著南北交融的暖。油麻地的夜市上,東北老板的烤冷面攤前總排著長隊,他邊抹醬料邊喊:“加醋加辣,跟沈陽老家一個味!”隔壁的港式咖喱魚蛋攤,老板娘會給顧客遞上“雙拼”:一串魚蛋,配一顆北方的糖葫蘆。

  而那口東江水的甜,早成了刻在骨子里的記憶。在博物館里,講解員正給孩子們看一九六五年的老照片:一群廣東工人踩著泥漿修東深供水工程,扁擔上寫著“為香港同胞送水”。“你們看。”她指著水樣對比瓶,“左邊是江西的源頭水,右邊是到香港的水,一樣清,一樣甜?!?/p>

  回歸紀念日的宴席上,總少不了“團圓菜”。常見的是一道“粵港澳盆菜”:底層是東莞的燒鵝、中山的臘腸,中間是香港的鮑片、澳門的魚丸,最上面擺著一顆用胡蘿卜雕的五角星。圍坐的老人、青年、孩子舉著茶杯,杯里是深圳產(chǎn)的荔枝酒,碰杯時的脆響里,有人說“祝香港越來越好”,有人接“祝祖國越來越強”——其實大家都懂,這兩句話,本就是一句。

  二十八年的時光里,那些迴蕩在耳邊的旋律、映入眼簾的色彩、浸潤舌尖的滋味,早已不是“慶祝活動”的點綴,而是香港與祖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日常。就像維港的潮水,既拍打著香港的堤岸,也連著珠江口的浪。這血脈相連的溫度,會在往后的歲月里,愈發(fā)滾燙,愈發(fā)綿長。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