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藝文 > 大公園 > 正文

?黛西札記/“北上”之旅\李 夢

2025-03-13 05:02:00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biāo)準(zhǔn)
分享

  圖:電視劇《北上》劇照。

  上周一,電視劇《北上》在央視一套首播,周末追看了幾集,有些上癮。劇中主人公正是和我相仿的年紀(jì),從他們的成長經(jīng)歷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北上》改編自內(nèi)地作家徐則臣的同名小說,該小說曾在二○一九年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xué)獎?!侗鄙稀窋⑹潞裰?、闊大、氣韻開合,在歷史與當(dāng)下之間穿行,將運河兩岸人們的生活百態(tài)與時代大背景勾連,從書中幾個家族遷徙繁衍的歷史中,追溯兩千年綿延恒久的運河精神。

  原著中,作者用了不少筆墨書寫歷史,著重探究歷史與當(dāng)下的關(guān)聯(lián);而電視劇創(chuàng)作團(tuán)隊則更多著墨在當(dāng)下,由千禧年說起,落在柴米油鹽的日常中,雖少了滄桑厚重,卻更讓普通觀眾感覺親近。開篇即是運河邊小城“花街”上的孩子跳船偷瓜的歡快場景,接著鏡頭一轉(zhuǎn),由河上岸,說起幾戶好鄰居互相陪伴、彼此依靠的感人故事。其中一個一鏡到底、穿梭在院內(nèi)不同人家的段落,尤其讓人印象深刻。小院里長大的女主角夏鳳華向新近搬來此處、投靠奶奶的小伙伴馬思藝介紹左鄰右里,鏡頭跟在兩個小女孩身后,由這戶人家的廚房跑到隔壁人家的客廳,再從巷弄七拐八拐地,忽地轉(zhuǎn)到周爺爺寫字的廳堂,短短數(shù)分鐘間,場景頻繁更替又一氣呵成,勾畫出運河邊一座普通小院中男女老少們的尋常又溫情脈脈的日子。

  這種以小見大、煙火氣十足的筆法,讓我想到幾年前熱播的韓劇《請回答1988》。同樣的普通人家尋常日子,同樣的親情友情愛情書寫,同樣的戳人淚點。馬思藝初來乍到,在學(xué)校被壞孩子欺負(fù)受了委屈,晚上一邊做功課一邊眼淚汪汪想媽媽時,天不怕地不怕的“假小子”夏鳳華喊她出來,兩人圍著小火爐一邊聊天一邊熬糖稀的畫面,可說是近年來我看過的國產(chǎn)電視劇中溫暖動人的一幕。而孩子們在水中游著游著便長大的轉(zhuǎn)場鏡頭,與姜文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馬小軍等一幫頑皮少年將書包拋到高處的景象,又何其相似。

  無憂無慮的少年,一去不再的青春,因其短暫,因其純真無邪,而格外珍貴。即便未曾生活在運河兩岸,河邊的故事仿若就在身邊,因那些故事的脈絡(luò)和肌理中,藏著我們共同的懷想與惦念。

點擊排行